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患者常胸痛等,需立即休息、呼叫急救、吸氧,医院内检查诊断后选择药物或再灌注治疗,康复期注意康复训练等,有危险因素人群要控险、体检,已发患者要规范用药复诊预防再发。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识别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持续时间一般超过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患者可能以呼吸困难等非典型症状为主。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长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ACS,需格外留意自身身体状况。
二、紧急处理措施
(一)立即休息
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避免任何增加心脏负担的行为,这有助于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二)呼叫急救
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让专业医疗人员前来救治,因为ACS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的专业干预。
(三)吸氧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立即给予吸氧,通过吸氧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缺氧状况。
三、后续医疗救治
(一)医院内检查与诊断
患者到达医院后,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如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段抬高或压低、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的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像肌钙蛋白等升高提示心肌有损伤,有助于明确诊断ACS的类型;还可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了解血管狭窄程度等,这对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不同年龄患者在检查时需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情况,比如儿童一般不会患ACS,但如果是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基础的儿童出现类似表现也需特殊检查评估。
(二)治疗方案选择
1.药物治疗: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抗凝药物,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有助于预防血栓扩展;还可能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等。不同性别患者在药物代谢等方面可能有差异,用药时需适当调整考虑。
2.再灌注治疗:对于适合的患者,可能会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等再灌注治疗,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缺血心肌。比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如果没有禁忌证,通常优先考虑PCI,若不具备PCI条件可考虑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有一定禁忌证需严格把握。
四、康复与预防
(一)康复期注意事项
患者在康复期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高脂血症患者要控制血脂等。生活方式上要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等。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等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比如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
(二)预防措施
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筛查心血管相关指标,如定期检查血脂、血糖、血压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对于已经发生过ACS的患者,要长期规范用药,定期复诊,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再次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