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包括摄入因素(高嘌呤饮食、果糖摄入过多)、代谢因素(尿酸排泄减少、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生活方式因素(运动过少、肥胖),其危害有对肾脏的损害(肾小管间质损害、肾小球损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对关节的影响(痛风性关节炎)。
一、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原因
(一)摄入因素
1.高嘌呤饮食:儿童若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猪肝、鸡肝等)、海鲜(虾、贝类等)、浓肉汤等,会使体内嘌呤代谢产生过多尿酸。研究表明,经常食用高嘌呤食物的儿童,血尿酸水平升高的风险显著增加。
2.果糖摄入过多: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尤其是含果糖的饮料,果糖在体内代谢可产生尿酸,从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饮用果糖饮料的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饮水儿童。
(二)代谢因素
1.尿酸排泄减少: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儿童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若存在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先天性肾小管功能缺陷等,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进而引起血尿酸升高。此外,一些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影响尿酸的排泄,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
2.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体内嘌呤代谢过程中涉及多种酶,若某些酶存在先天性缺陷,会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例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症等遗传性代谢疾病,可使尿酸生成增加,引发高尿酸血症。
(三)生活方式因素
1.运动过少:缺乏运动的儿童,机体新陈代谢减缓,尿酸排泄可能受到影响。研究显示,长期久坐、很少进行体育活动的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几率高于经常运动的儿童。
2.肥胖:肥胖儿童体内脂肪细胞增多,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也与尿酸升高相关,肥胖儿童往往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可抑制尿酸排泄,从而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二、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一)对肾脏的损害
1.肾小管间质损害: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管间质沉积,引起肾小管间质炎症和损伤,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早期可能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儿童出现夜尿增多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发展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
2.肾小球损害:高尿酸血症还可能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等病变。有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儿童的肾小球滤过率可能会下降,长期可增加肾小球硬化的风险,进而影响肾脏的整体功能。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动脉粥样硬化: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可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促进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儿童时期若存在高尿酸血症,可能为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2.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尿酸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血压升高,如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儿童。
(三)对关节的影响
1.痛风性关节炎:虽然儿童痛风相对少见,但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病理基础。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及周围组织沉积,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