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有运动员或长期重体力劳动者因心脏功能强致心动过缓,以及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致心率减慢;病理性因素涵盖心血管系统疾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钾血症,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病变,还有药物因素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使用可引起心动过缓。
一、生理性因素
(一)运动员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人群
运动员由于心脏功能较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可能会低于正常范围,这是因为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每搏输出量增加,从而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此时心动过缓属于生理性适应现象,年龄方面主要是成年人群通过长期运动锻炼出现这种情况,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生活方式是长期规律运动。
(二)睡眠状态
在睡眠过程中,人体新陈代谢减缓,迷走神经相对兴奋,会导致心率减慢,这是正常的生理调节过程,各个年龄段人群在睡眠时都可能出现,尤其在深度睡眠阶段更为明显,性别差异不大,生活方式是处于睡眠状态时出现。
二、病理性因素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病变,导致窦房结功能减退。例如,心肌缺血、纤维化等病变可影响窦房结的正常电活动,使窦性心律的产生和传导受到障碍,年龄上以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病史方面可能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病史,因为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可能累及窦房结相关组织。
2.房室传导阻滞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根据阻滞程度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时,病变累及房室结区域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病毒性心肌炎可引起心肌炎症,影响房室传导系统,年龄上无特定限制,性别无明显差异,病史中可能有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病史。
(二)内分泌系统疾病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多见于成年人群,尤其是女性。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从而引起心率减慢。年龄上成年女性相对更易患病,生活方式方面如果长期碘摄入异常等可能诱发,病史中可能有甲状腺相关疾病治疗史等。
2.高钾血症
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常见于肾功能不全、严重创伤等情况。血钾升高可抑制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导致心率减慢。年龄无特异性,性别无明显差异,病史中可能有肾功能不全、大面积创伤等病史,生活方式上如果存在钾摄入过多等情况也可能诱发,比如肾功能不全患者钾排泄障碍易出现高钾血症。
(三)神经系统疾病
1.颅内病变
如脑出血、脑梗死、颅内肿瘤等病变累及颅内调节心率的中枢部位时,可影响心率的调节。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年龄取决于具体颅内病变的发生情况,性别无明显差异,病史中可能有颅内病变相关病史,生活方式上无特定关联,主要是颅内病变本身导致。
(四)药物因素
1.β受体阻滞剂
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这类药物会阻断β受体,导致心率减慢。各个年龄段使用该类药物的人群都可能出现心动过缓,年龄取决于基础疾病的发病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用药史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关键,比如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可能出现心动过缓。
2.钙通道阻滞剂
如地尔硫卓等,也可能引起心率减慢,使用该类药物的患者中可能出现心动过缓情况,年龄和性别无特定指向,主要与药物使用相关,病史中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是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