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风险受遗传因素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及家族聚集影响、女性因体内激素环境等发病概率更高、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生育晚哺乳短等生育相关情况会增加风险、绝经后肥胖及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不利、长期暴露电离辐射或接触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也可提升发病风险。
一、遗传因素
1.基因突变影响:某些特定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其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是较为突出的遗传风险因素。携带BRCA1或BRCA2突变基因的个体,其一生中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研究表明,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可高达50%-80%,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患乳腺癌的风险也可达40%-60%,这类遗传突变可通过家族遗传方式传递,使得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的人群需重点关注自身患癌风险。
2.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乳腺癌,尤其是一级亲属(如母亲、姐妹等)患有乳腺癌,那么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会高于无家族史的人群。这是因为家族中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易感性因素以及相似的生活环境等综合作用,导致家族聚集现象的出现。
二、性别因素
女性相较于男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明显更高。这是由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等激素环境与男性不同,女性体内雌激素的长期作用以及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使得乳腺组织面临更高的癌变风险。例如,女性从青春期开始,随着月经周期、妊娠、哺乳等生理过程,乳腺组织会经历多次内分泌调节变化,长期的激素波动可能增加乳腺细胞发生异常突变的几率。
三、生育相关因素
1.月经初潮与绝经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较早(≤12岁)的女性,其乳腺组织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相对较长,增加了乳腺细胞发生病变的潜在风险;而绝经年龄较晚(≥55岁)的女性,乳腺组织接触雌激素的持续时间延长,也会使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
2.生育及哺乳情况:未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于已生育的女性;初次生育年龄较晚(≥35岁)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也会增加;此外,哺乳时间较短或未哺乳的女性,乳腺组织的生理调节过程受到影响,可能导致乳腺癌发病风险上升。这是因为妊娠和哺乳过程会对女性内分泌系统产生调节作用,有助于降低乳腺组织的癌变可能性。
四、生活方式因素
1.肥胖: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若体重超标或肥胖,体内脂肪组织增多会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脂肪组织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长期处于高雌激素环境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研究显示,绝经后肥胖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体重女性高出约1.5-2倍。
2.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身体代谢功能可能出现异常,机体对雌激素的调节能力下降,同时身体免疫力可能受到影响,使得乳腺组织更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侵袭,从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以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
五、环境因素
1.电离辐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环境中,如接受过胸部放疗等,会增加乳腺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进而提高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例如,因其他疾病接受过胸部放射性治疗的人群,在治疗后的若干年中,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高于未接受过此类治疗的人群。
2.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某些农药、有机溶剂等,也可能与乳腺癌发病相关。虽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或直接损伤乳腺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引发癌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