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发现乳腺癌需掌握乳腺自查方法,包括视诊(观察站立、双臂上举、叉腰挺胸收腹时乳房大小、形状、皮肤、乳头情况)和触诊(按顺序用指腹轻柔触摸,关注肿块情况),同时要关注年龄(不同年龄段风险不同,有家族史者需更密切关注)、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激素暴露等增加风险)、病史(有乳腺癌前病变、家族乳腺癌病史等需重视)等因素,通过综合自查及结合自身相关因素可早期发现乳腺癌,异常时及时就医。
一、乳腺自查方法
(一)视诊
1.观察站立姿势:面对镜子,双手自然下垂,观察双侧乳房的大小、形状是否对称,皮肤有无红肿、皮疹、凹陷(酒窝征)、橘皮样改变等。
2.双臂上举:双臂上举过头,再次观察乳房的外形、皮肤变化以及乳头的情况,包括乳头是否有回缩、溢液等。
3.双手叉腰,用力挺胸收腹:观察乳房的轮廓、皮肤有无异常。
(二)触诊
1.触摸顺序:一般采用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从乳房外上象限开始,依次触摸外下、内下、内上象限,最后触摸乳头、乳晕区。
2.触摸方法:手指并拢平放,用指腹轻柔地触摸乳房,注意不要用手指抓捏乳房,以免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触摸时要注意有无肿块、硬结、增厚等异常情况,同时感受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活动度等。一般来说,良性肿块质地相对较软、边界清晰、活动度较好;恶性肿块通常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较差。
二、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关键要点
(一)年龄因素
1.不同年龄段风险: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青春期女性乳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发病风险较低;生育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也有一定发病可能,但相对中老年女性风险稍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逐渐升高。例如,40-59岁是乳腺癌高发年龄段。
2.特殊人群关注: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即使年龄较小,也应更加密切关注乳腺情况,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这类人群可能需要更早开始进行乳腺筛查,并且筛查的频率和方法可能需要根据家族遗传情况进行调整。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与运动: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以及缺乏运动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高脂肪饮食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等情况,而运动不足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因此,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同时坚持适量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并且在自查时也能更好地感知乳腺状态。
2.激素暴露: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绝经后长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等会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这类人群在自查时要更加细致,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三)病史因素
1.既往乳腺疾病史:患有乳腺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更频繁的自查以及专业的医学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钼靶)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变情况。
2.家族乳腺癌病史: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乳腺癌,自身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这类人群除了要加强自查外,还应咨询医生进行遗传咨询等相关检查,了解自身的遗传风险,并根据医生建议制定更个性化的乳腺监测计划。
总之,通过定期进行乳腺自查,并结合自身的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综合判断,能够帮助早期发现乳腺癌,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一旦在自查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