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脂肪瘤是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发病与脂肪代谢异常、遗传因素、局部组织损伤有关,表现为乳房内可推动的无痛肿块,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小且无症状可观察随访,大或有需求可手术切除,术后预后良好但需定期检查。
一、乳腺脂肪瘤的定义
乳腺脂肪瘤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主要位于乳腺的脂肪层内。它是来源于乳腺间叶组织的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
二、发病原因
1.脂肪代谢异常:身体的脂肪代谢出现紊乱时,可能导致脂肪细胞过度聚集形成脂肪瘤。例如,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可能影响脂肪的正常代谢过程,使得乳腺部位的脂肪细胞异常增殖。
2.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在乳腺脂肪瘤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相关肿瘤病史,个体患乳腺脂肪瘤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比如,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可能与脂肪瘤的形成相关,使得家族成员更容易出现脂肪组织的异常增生情况。
3.局部组织损伤:乳腺部位如果曾经受到过外伤等局部组织损伤,可能会引起脂肪组织的异常修复和增生,从而增加乳腺脂肪瘤的发生几率。例如,乳腺部位的轻微挫伤等损伤后,可能导致脂肪细胞的异常增殖过程启动。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肿块:通常表现为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楚,可推动。一般生长缓慢,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疼痛等不适症状。例如,患者自己可能在洗澡或自检乳房时发现乳房内有可活动的肿块。
大小: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可能仅有几毫米,大的可达到几厘米甚至更大。
2.好发人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这与中青年女性的内分泌状态、脂肪代谢特点等有一定关系。当然,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可能发病,但相对较少见。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初步了解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乳腺脂肪瘤触诊时一般感觉肿块质地软,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活动度好。
2.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超声下乳腺脂肪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可显示肿块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肿块的性质,区分脂肪瘤与其他乳腺病变,如纤维腺瘤等。
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于较大的脂肪瘤可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但相对超声来说,对于较小的脂肪瘤的显示可能不如超声敏感。
五、治疗方式
1.观察随访:如果乳腺脂肪瘤较小,且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可以选择定期观察随访。一般建议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动态观察肿块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对于中青年女性,在观察过程中要关注肿块的大小、形态等有无明显改变。如果肿块在观察期间没有明显变化,可继续随访。
2.手术治疗:当乳腺脂肪瘤较大,影响美观或者患者有强烈的切除意愿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一般为脂肪瘤切除术,将肿块完整切除。手术相对简单,术后恢复较快。对于老年患者或者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六、预后情况
乳腺脂肪瘤是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复发率较低。但在术后仍需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因为有少数情况下可能会有复发的情况。对于观察随访的患者,也要密切关注肿块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同时,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在预后方面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年轻患者相对恢复更快,生活方式健康的患者可能整体身体状况更好,对疾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