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临床表现包括乳腺肿块多为无意发现质地坚硬边界不清等、乳头乳晕可有回缩凹陷及瘙痒糜烂等改变、乳头非孕期可流出血液等溢液、皮肤可呈橘皮样等改变、部分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诊断方法有乳腺自查、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含乳腺X线摄影适用于40岁以上、超声适合各年龄段及妊娠期哺乳期等、MRI用于难确诊病例,病理学检查包括穿刺活检和切除活检以明确肿块性质。
一、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乳腺肿块:多为患者无意发现,质地坚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多数无明显疼痛,以单侧单发肿块常见,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年轻女性乳腺组织致密,肿块较难察觉;中老年女性乳腺组织松弛,肿块相对易触及。生活方式中,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可增加发病风险,影响肿块发现时机,有乳腺癌家族史人群需更密切关注乳腺肿块情况。
2.乳头乳晕改变:乳头可能回缩、凹陷(因肿瘤侵犯乳管所致),乳头乳晕皮肤还可能出现瘙痒、糜烂、溃疡等,多见于乳头湿疹样乳腺癌(佩吉特病)。不同性别中女性更易出现此类改变,青春期女性若有异常需警惕。
3.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乳头流出血液、浆液等,单侧单孔溢液需重视,血性溢液常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癌等。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激素水平,间接导致乳头溢液变化,有乳腺疾病病史人群溢液情况需重点观察。
4.皮肤改变:乳腺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因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致淋巴水肿),还可能出现皮肤浅表静脉怒张、皮肤卫星结节等。年龄较大人群皮肤弹性差,皮肤改变易察觉;肥胖人群因皮肤脂肪层厚,皮肤改变可能不典型。
5.腋窝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为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可活动或融合固定,有乳腺癌家族史人群腋窝淋巴结异常需高度警惕,年轻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提示更具侵袭性的肿瘤生物学行为。
二、乳腺癌的诊断方法
1.乳腺自查:建议女性每月自查乳腺,观察乳腺大小、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局部隆起、凹陷;触摸乳腺有无肿块及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不同年龄段女性自查频率和重点不同,青春期女性可定期简单触摸,中年女性需更细致全面自查,生活方式中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的女性自查时更易敏锐发现异常。
2.临床体检:专业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检查乳腺,包括观察乳腺皮肤、乳头乳晕情况,触摸乳腺肿块的位置、大小、边界、活动度等,同时检查腋窝、锁骨上淋巴结情况。有乳腺癌高危因素(如家族史、既往乳腺不典型增生等)人群,临床体检频率应适当增加。
3.影像学检查
乳腺X线摄影:常用乳腺癌筛查手段,可发现乳腺内微小钙化灶,对早期乳腺癌诊断重要。40岁以上女性可每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摄影检查,年轻女性因乳腺腺体致密,X线摄影敏感性可能受限。
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乳腺肿块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鉴别肿块囊性或实性,无辐射,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尤其适合年轻女性、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MRI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难以确诊病例有帮助,可发现多中心、多病灶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但费用较高,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4.病理学检查
穿刺活检: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和空心针穿刺活检,获取乳腺肿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块性质,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更高,怀疑恶性肿块时是明确诊断重要步骤。
切除活检:切除整个肿块进行病理检查,既能明确诊断,部分早期乳腺癌还可同时完成治疗,临床高度怀疑恶性且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肿块,切除活检是必要诊断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