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指临床分期为0期、Ⅰ期及Ⅱ期早期且肿瘤相对局限未发生远处转移者,诊断靠临床触诊结合影像学检查(乳腺X线摄影、超声、磁共振成像)及病理活检,治疗有手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辅助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预后较好,随访包括乳腺等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全身检查,特殊人群中老年需评估整体状况选温和方案,年轻关注生育与心理,合并基础疾病者兼顾基础病管理。
一、早期乳腺癌的定义
早期乳腺癌一般指临床分期为0期(原位癌)、Ⅰ期及Ⅱ期早期的乳腺癌,此时肿瘤相对局限,尚未发生远处转移,具有较好的治疗预后基础。
二、诊断方法
1.临床触诊:医生通过触摸乳房,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肿块及肿块的质地、边界等情况,但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诊。
2.影像学检查
乳腺X线摄影:是筛查早期乳腺癌的常用手段,可发现微小钙化灶等早期病变,对乳腺密度较低的人群更具优势。
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层次结构,有助于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尤其适用于乳腺密度较高的人群。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多中心、多灶性病变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具有较高价值,可更精准地判断肿瘤范围。
3.病理活检: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分型等,是确诊早期乳腺癌的金标准。
三、治疗手段
1.手术治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乳房及腋窝淋巴结,适用于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
保乳手术:切除肿瘤及部分周围乳腺组织,保留乳房外形,术后需配合放疗,适用于符合保乳指征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2.辅助治疗
化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可在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新辅助化疗)或术后清除残留癌细胞(辅助化疗),具体方案根据肿瘤病理分型、分子标志物等决定。
内分泌治疗:针对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药物抑制雌激素分泌或阻断雌激素作用,如他莫昔芬等。
靶向治疗: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精准作用于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四、预后及随访
1.预后:早期乳腺癌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肿瘤的病理分型、分子标志物状态等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通过靶向治疗预后有所改善,而三阴性乳腺癌相对预后较差,但早期诊断和治疗仍可显著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2.随访
乳腺检查:定期进行乳腺临床触诊、乳腺X线或超声检查,一般建议术后前2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之后可每年复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监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辅助评估肿瘤复发情况。
全身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胸部X线、腹部超声或CT等检查,排查远处转移。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早期乳腺癌患者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差,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心肺功能等整体状况,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案,同时关注治疗相关并发症,如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等,加强支持对症处理。
2.年轻患者:年轻早期乳腺癌患者需关注生育问题,部分化疗药物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导致不孕,可在治疗前与医生沟通,考虑保存生育力的相关措施;同时要注重心理支持,因疾病及治疗可能对其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3.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需在治疗过程中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确保治疗安全,例如控制血糖、血压在稳定范围,减少治疗相关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