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主要与局部因素及全身因素有关,局部因素包括口腔局部炎症(牙龈炎、牙周炎)和不良口腔习惯(刷牙方法不当);全身因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内分泌紊乱(妊娠期牙龈炎),出现牙龈出血应保持口腔清洁,持续不缓解或伴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不同人群处理方式不同。
一、局部因素相关情况
1.口腔局部炎症
牙龈炎:口腔卫生不良时,牙菌斑、牙结石等堆积在牙龈边缘,长期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症。在中医观念中,可能被认为是“上火”的一种局部表现。炎症会使牙龈组织变得脆弱,容易出血。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牙龈炎症状态下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现牙龈出血。从年龄方面看,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青少年由于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弱等因素,牙龈炎患病率也不低;生活方式上,不认真刷牙、长期吸烟等人群更易发生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
牙周炎:牙周炎是比牙龈炎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疾病,同样与局部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牙周炎会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从病史角度,有牙龈炎未及时治疗发展为牙周炎的情况,此时牙龈出血情况可能更严重,且可能伴有牙齿松动等问题。
2.不良口腔习惯
刷牙方法不当:使用硬毛牙刷、刷牙力度过大等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损伤牙龈,导致牙龈出血。这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比如很多人刷牙时用力过猛,长期如此会使牙龈受到机械性损伤,可能被认为与“上火”相关,但本质是不良口腔习惯引起的局部牙龈损伤出血。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儿童如果家长没有正确教导刷牙方法,也容易出现因刷牙不当导致的牙龈出血;老年人由于牙齿磨损等原因,刷牙时也需注意方法,否则易损伤牙龈。
二、全身因素相关情况
1.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功能,从而导致牙龈出血。这是一种全身性的血液问题,并非单纯由“上火”引起,但可能在一些情况下被关联到。从年龄上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及成人都有患病可能;生活方式一般无特殊指向,但病史方面患者有血液系统的基础疾病史。例如,某些白血病患者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症状,这是因为白血病影响了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等血液成分异常,进而引起牙龈出血,这种情况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等明确诊断,而不是单纯认为是“上火”导致。
血友病: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身体多部位的出血倾向,牙龈出血也是常见表现之一。血友病患者从幼年起可能就会有出血表现,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受伤导致出血不止,其牙龈出血与“上火”无关,而是由遗传的凝血因子缺陷引起。
2.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牙龈炎:女性妊娠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引发牙龈炎症和出血。这与中医所说的“上火”不同,是内分泌变化导致的局部牙龈反应。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改变,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情况,一般在妊娠中期较为明显,分娩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牙龈出血症状大多会减轻。
当出现牙龈出血时,首先要保持口腔清洁,正确刷牙,避免刺激牙龈。如果牙龈出血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面色苍白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口腔检查及全身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处理方式也需相应调整,比如儿童牙龈出血需家长协助检查口腔卫生等情况,老年人牙龈出血要考虑是否有全身疾病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