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血液亏虚的证型,多因久病体虚、思虑过度等致,有心血虚表现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肝血虚表现如眩晕、视力减退等,女性、老年人、长期慢性疾病患者易患,需与心血虚证、肝血虚证鉴别,临床需综合因素辨证论治。
主要临床表现及相关机制
心血虚表现:
心悸怔忡:心主血脉,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不安,心跳明显,可感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与心脏的供血、神经调节等功能异常有关,当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时,会影响其正常的节律和泵血功能。
失眠多梦: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易醒。这与大脑的神经调节相关,心血虚使得大脑得不到充分的血液濡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睡眠障碍。
面色萎黄:血液亏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无华,萎黄失泽。因为面部的色泽依赖于气血的濡养,血虚则面部失去气血的滋养而呈现萎黄色。
肝血虚表现:
眩晕: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目,故眩晕。头目失于肝血的滋养,会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比如老年人可能本身气血渐虚,更容易出现肝血虚导致的眩晕;女性在生理期、孕期、产期等特殊时期,若肝血不足,也易引发眩晕。
视力减退或夜盲: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视力减退,甚至出现夜盲症。儿童若肝血虚,可能影响视力发育;成年人长期用眼过度、肝血亏虚也会出现视力方面的问题。
爪甲不荣:肝血不足,不能荣养爪甲,则爪甲干枯、脆弱、变形等。不同年龄段的人,如老年人肝血渐虚,爪甲可能更易出现不荣的情况;青少年若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肝血不足,也会影响爪甲的健康。
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肝在体为筋,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则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比如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肝血渐亏,容易出现肢体麻木等症状;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运动过量的人群,若肝血不足,也可能引发关节拘急不利的情况。
常见人群及相关因素影响
女性:女性有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容易耗伤血液,尤其在青春期、育龄期、妊娠期、哺乳期等阶段,若不注意调养,较易出现心肝血虚证。例如妊娠期女性,需要为胎儿提供营养,若自身肝血不足,就可能影响自身及胎儿的健康;哺乳期女性,乳汁的分泌也依赖血液的化生,若心肝血虚,可能出现乳汁不足等问题。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脏腑功能衰退,气血生化不足,心肝血虚证较为常见。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造血功能减弱,容易出现心肝血虚,进而可能引发心悸、眩晕等多种不适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长期慢性疾病患者: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如慢性肝病、慢性失血患者等,由于疾病的长期消耗,会导致心肝血液亏虚。例如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影响血液的生成和贮藏,从而引发心肝血虚证;慢性失血患者,长期失血导致血液不足,也易出现心肝血虚的表现。
与其他相关证型的鉴别
与心血虚证鉴别:心肝血虚证除了心血虚的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萎黄等表现外,还有肝血虚的眩晕、视力减退、爪甲不荣等表现;而心血虚证主要以心悸、失眠多梦、面色淡白或萎黄等心血不足的症状为主,一般无明显的肝血虚表现。
与肝血虚证鉴别:心肝血虚证既有心血虚的表现又有肝血虚的表现;肝血虚证主要以肝血不足,头目、筋脉失养的眩晕、视力减退、爪甲不荣、肢体麻木等表现为主,一般无明显的心血虚表现。
心肝血虚证是中医较为常见的一种证型,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不同人群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的不同,出现心肝血虚证的表现和影响也各有差异,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辨证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