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需通过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了解手术及恢复情况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有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胸部X线或CT、腹部超声或CT、骨扫描等,还有腋窝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活检等其他检查,各检查针对不同方面排查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等情况,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检查需综合考虑。
一、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
病史询问:需详细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方式、病理分期等,同时询问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有无不适症状,如有无胸痛、咳嗽、头痛等,以及近期的一般状况,如饮食、睡眠、体力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病史特点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特别关注基础疾病与乳腺癌术后恢复的相互影响。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手术区域有无复发迹象,如是否有肿块、皮肤改变等,同时检查区域淋巴结情况,包括腋窝、锁骨上、锁骨下等部位淋巴结是否肿大,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体格检查时需注意其生活方式对检查结果的可能影响,如长期伏案工作者可能颈部淋巴结检查需更细致。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术后患者可能因手术创伤、化疗等出现血常规异常,如白细胞减少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风险或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不同病史的患者血常规变化可能不同,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密切关注血常规变化。
生化检查
肝肾功能:评估患者肝肾功能状态,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可能涉及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通过检查肝功能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以及肾功能中的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肝肾功能是否正常,不同年龄患者肝肾功能的代偿能力不同,老年患者需更谨慎评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
肿瘤标志物:常见的乳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等,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不同个体的肿瘤标志物基础水平可能不同,需结合既往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三、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乳腺癌术后复查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观察手术区域及对侧乳腺情况,了解有无复发肿块等,超声检查对不同年龄、乳腺密度的患者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年轻女性乳腺密度高可能影响超声检查的清晰度。
乳腺X线摄影:适用于年龄较大、乳腺组织较致密程度相对较低的患者,可发现乳腺内的微小钙化等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复发,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接受电离辐射相关职业的患者需注意乳腺X线摄影的频率及辐射防护。
胸部X线或CT:用于检查肺部情况,排查有无肺部转移病灶,胸部CT较胸部X线能更清晰地发现小的肺部病变,对于有咳嗽、胸痛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更有意义,不同病史中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需结合基础疾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腹部超声或CT:了解肝脏、胰腺、脾脏等腹部脏器有无转移,腹部超声对肝脏等脏器的检查较为方便,腹部CT能更精确显示脏器结构,对于有腹痛等腹部症状的患者检查尤为重要,有腹部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腹部影像学检查需注意与既往检查对比。
骨扫描:排查有无骨转移,对于有骨痛等症状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骨扫描检查,不同年龄患者骨代谢情况不同,老年患者骨转移的影像学表现可能有其特点。
四、其他检查
腋窝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活检:当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发现腋窝淋巴结异常时,可考虑进行腋窝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活检以明确淋巴结性质,判断是否为肿瘤转移,不同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或活检风险不同,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