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原因有胚胎、母体、父亲、环境等因素,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激素测定诊断,需一般处理,高龄及有既往不良孕史孕妇有特殊注意事项,经适当处理部分可继续妊娠,否则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预后因情况而异。
主要表现
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少,少于月经量,阴道流血可历时数天至数周,可伴有轻度下腹痛或腰背痛。
腹痛:下腹部出现阵发性疼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腰背部酸痛。
常见原因
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例如,夫妻双方任何一方染色体异常都可能传递给胚胎,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从而引发先兆流产。
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严重感染、高热疾病等,病原体毒素或高温可通过胎盘影响胚胎发育,导致先兆流产。如孕妇感染弓形虫、风疹病毒等,都可能增加先兆流产的风险。
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宫腔粘连等可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引起先兆流产。例如纵隔子宫,由于子宫腔内有纵隔存在,会占据宫腔空间,影响胚胎正常生长所需的环境。
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分泌孕激素不足,孕激素水平低下不能支持子宫内膜分泌期的改变,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导致先兆流产。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能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
免疫功能异常:孕妇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体内产生抗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可影响胎盘血管的血流,导致胎盘缺血缺氧,引起先兆流产。
父亲因素:精子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增加流产风险。
环境因素:过多接触放射线和化学物质(如甲醛、苯等),可引起胚胎染色体畸变,导致先兆流产。
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查看宫颈是否扩张,羊膜囊是否突出等情况。若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提示先兆流产可能性大。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可以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如胎芽、胎心搏动等。若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宫腔内可见妊娠囊,可排除异位妊娠等情况,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先兆流产。
激素测定:测定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等激素水平。一般来说,先兆流产患者的hCG水平可能低于正常孕周的水平,孕酮水平也常较低。
处理及注意事项
一般处理:孕妇需要适当休息,禁止性生活,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处理原则基本相同,但高龄孕妇由于自身生殖相关机能下降等因素,更需要密切监测胚胎情况。生活方式上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精神过度紧张可能会加重先兆流产的症状。
特殊人群提示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相对较高,除了上述一般处理措施外,更要加强产前检查的频率和项目。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如增加超声检查的次数等。同时,高龄孕妇要更加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先兆流产症状,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
有既往不良孕史的孕妇:这类孕妇再次发生先兆流产的几率相对较高,在此次妊娠过程中,需要更早地进行监测,如从确诊妊娠后就开始密切关注激素水平和超声表现等。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保胎方案,并且在整个孕期都要比普通孕妇更加谨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等。
预后情况
经过适当的休息和治疗,部分先兆流产的孕妇可以继续妊娠,胚胎发育正常。但如果胚胎本身存在严重的染色体异常等不良因素,可能最终发展为难免流产。如果是由于母体自身因素引起的先兆流产,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后,预后相对较好;而如果是环境因素等引起的,去除不良环境因素后,也有可能继续妊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