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可引发多种表现,包括心悸(患者自觉心脏跳动不适,不同人群表现有别,多由心律失常致心脏节律或频率改变引起)、心跳过快(成人窦性心动过速超100次/分钟,有相应表现及多种心律失常可致,反映电活动异常)、心跳过慢(成人窦性心动过缓低于60次/分钟,有不同表现及多见于特定心律失常,提示起搏或传导功能异常)、头晕黑矇或晕厥(心输出量减少致脑供血不足,不同人群表现不同,是严重表现需及时就医)、胸闷胸痛(心肌缺血时出现,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提示可能影响心脏血液供应)、乏力(心脏功能受影响致全身供血不足,不同人群表现不同,反映心律失常对身体整体功能的影响)。
心跳过快或过慢
心跳过快:
表现:成人窦性心动过速时心率可超过100次/分钟,患者会有明显的心慌、气短等表现,儿童如果是窦性心动过速,可能在发热、运动后更易出现,表现为比平时活动时心跳更快,甚至影响正常的活动耐力;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等症状。
意义:多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跳过快,如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是心律失常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导致心率超出正常范围。
心跳过慢:
表现:成人窦性心动过缓时心率可低于60次/分钟,轻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重者会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表现。儿童如果是窦性心动过缓,在运动员等经常运动的儿童中可能是生理性的,但如果是病理性原因导致,也会出现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老年人出现心跳过慢,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就会频繁感到头晕,影响正常的生活起居,尤其是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疾病的老年人。
意义:多见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提示心脏的起搏或传导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心率低于正常范围。
头晕、黑矇或晕厥
表现: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时会出现头晕,严重时眼前发黑(黑矇),甚至失去意识发生晕厥。儿童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能会在玩耍过程中突然摔倒;女性在生理期前后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导致的脑供血不足,也可能更容易发生头晕等表现;老年人本身脑供血就相对不足,心律失常时更易出现头晕、黑矇、晕厥等情况,且发生晕厥时更容易发生外伤等意外。
意义:是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表现,往往提示心律失常影响了重要脏器(脑)的血液供应,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因为严重的晕厥可能导致摔伤等二次伤害,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风险更高。
胸闷、胸痛
表现:心律失常引起心肌缺血时可出现胸闷,部分患者会伴有胸痛。儿童如果是先天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肌缺血,可能在活动后更易出现胸闷表现;女性在更年期前后,内分泌变化可能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更容易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有冠心病基础疾病的人群,心律失常诱发的胸闷、胸痛可能更频繁,且疼痛性质可能与冠心病本身的心绞痛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意义:提示心律失常可能影响了心脏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血,常见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等情况,需要进一步评估心脏的供血和结构情况。
乏力
表现:由于心律失常导致心脏功能受影响,全身供血不足,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儿童如果长期有心律失常,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比同龄儿童更易疲劳、乏力;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心律失常导致的乏力会明显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简单活动都可能感到力不从心;女性在孕期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导致乏力,会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需要特别关注。
意义:是心律失常导致全身脏器供血不足的常见表现,反映了心律失常对身体整体功能的影响,需要针对心律失常进行治疗以改善乏力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