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阵发性心动过速治疗分急性发作期和预防复发期,急性发作期有刺激迷走神经法、药物治疗(如腺苷、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剂)、电学治疗(同步直流电复律、食管心房调搏);预防复发需找并治基础病因、药物预防(如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新生儿及有基础疾病患儿治疗需特殊考虑,要综合患儿具体情况选合适方法保障健康。
一、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一)刺激迷走神经法
适用于婴儿和儿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来终止心动过速。对于婴儿可采用包裹双下肢呈屈髋体位,压迫一侧眼球(需注意力量适中,避免损伤角膜等,且有青光眼等眼病患者禁忌);较大儿童可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呼气(Valsalva动作),但要注意有心脏病史或年长儿慎用。
(二)药物治疗
1.腺苷:是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常用药物,通过抑制房室结传导来终止心动过速,起效迅速,但作用时间短,静脉注射后数秒内起效,需快速推注,然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2.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房室传导,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但起效相对较慢,且需注意其治疗窗较窄,易出现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使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
3.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可用于治疗PSVT,但哮喘患儿等需慎用。
(三)电学治疗
1.同步直流电复律: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危急如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情况的患儿,通过发放电能转复为窦性心律,但需注意能量的选择,婴儿一般用低能量(如5-10J),儿童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能量。
2.食管心房调搏:通过食管电极发放电脉冲刺激心房,调整心律,可用于终止PSVT,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可考虑此方法,但操作需专业人员进行。
二、预防复发的治疗
(一)寻找并治疗基础病因
如果小儿阵发性心动过速是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引起,如室间隔缺损等,需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通过手术等方式纠正心脏结构异常,从而减少心动过速的复发。对于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引起的心动过速,需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血钾在正常范围,一般血钾正常范围是3.5-5.5mmol/L,通过饮食调整或补充钾剂等方式纠正。
(二)药物预防
1.普罗帕酮:可用于预防PSVT的复发,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婴儿使用需谨慎,要根据患儿体重等情况合理评估用药。
2.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长期服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SVT的复发,但需监测患儿心率等情况,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同时注意其对患儿生长发育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尤其是长期使用时要综合评估利弊。
三、特殊人群(如新生儿等)的考虑
(一)新生儿阵发性心动过速
新生儿发生阵发性心动过速时,由于其生理特点与年长儿不同,在治疗上需更加谨慎。急性发作期尽量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轻柔的刺激迷走神经方法等,但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新生儿造成额外损伤。药物选择上需慎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在新生儿中使用需严格掌握指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和心率等情况。
(二)有基础疾病患儿
对于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发生阵发性心动过速时,治疗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权衡治疗心动过速的措施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对基础疾病有不利影响的药物,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从根本上减少心动过速复发的风险。
总之,小儿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以最大程度保障患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