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晚期有多种表现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表现包括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因泵血功能减退、肺循环淤血致气体交换障碍等)、极度疲劳和虚弱(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因心输出量减少、能量代谢障碍等)、水肿加重(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有腹水、胸水等,因体循环淤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致水钠潴留)、意识障碍(意识模糊等,因心输出量极度减少致脑灌注不足等)、循环衰竭相关表现(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因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致外周灌注不足);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有老年患者需密切观察细微变化、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等,女性患者要关注心理状态及考虑生理特点,有特殊生活方式患者需劝导戒烟限酒,有病史患者要回顾既往治疗、调整方案及监测相关指标。
机制:心衰时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肺循环淤血,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引起呼吸困难。肺淤血使肺泡弹性减退,影响气体的有效交换面积,同时肺循环压力升高刺激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深。
极度疲劳和虚弱
表现:患者会感觉全身极度乏力,活动耐力显著下降,即使进行轻微的活动如坐起、翻身等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日常生活自理困难。
机制:心衰时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能量代谢障碍,导致肌肉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从而出现疲劳和虚弱感。此外,长期心衰导致患者营养状况不佳,也会进一步加重疲劳感。
水肿加重
表现:可出现全身水肿加重,尤其是下肢水肿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下肢水肿表现为足部、踝关节、小腿等部位的凹陷性水肿,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后,局部会出现凹陷,且较长时间难以恢复。腹水可导致腹部膨隆,胸水可引起胸闷、气短等症状。
机制:心衰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而回流减少,导致水肿。同时,心衰时肾脏灌注不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水肿。
意识障碍
表现:部分心衰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表现。
机制:严重的心衰导致心输出量极度减少,脑灌注不足,引起脑功能障碍。同时,长期心衰引起的缺氧、电解质紊乱等也可能影响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意识障碍。
循环衰竭相关表现
表现:皮肤苍白、湿冷,这是因为外周血管收缩,血流灌注减少所致。患者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表现,如收缩压低于90mmHg,脉压差减小等。
机制:心衰晚期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心输出量不足以维持外周组织器官的灌注需求,导致外周血管收缩以试图维持血压,但随着病情进展,血管收缩功能逐渐衰竭,出现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表现。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心衰晚期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应密切观察其呼吸、意识、水肿等情况的细微变化。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护理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避免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风险。
女性患者:女性心衰患者在晚期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女性可能面临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压力,心理因素可能会影响病情。同时,在治疗中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激素水平变化等对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对于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心衰晚期患者,需加强健康宣教,劝导其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和酗酒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控制。
有病史的患者:对于有长期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史进展到心衰晚期的患者,要回顾既往治疗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心衰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既往病史调整治疗方案,密切监测与既往病史相关的指标变化,如高血压患者要监测血压波动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