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害是什么意思

来源:民福康

心肌损害是心肌细胞受多种因素影响致结构和功能改变,常见因素有缺血缺氧(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感染(与年龄、病史有关)、中毒(与生活方式有关);表现有症状(一般人群心悸等,特殊人群儿童哭闹等、老人症状不典型)和体征(心率等异常、心电图改变);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

常见引发心肌损害的因素

缺血缺氧因素:

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血管逐渐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更容易出现心肌缺血从而引发心肌损害。比如,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内皮功能逐渐减退,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减少。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过度肥胖的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也容易出现血脂异常,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流,引发心肌损害。

感染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肌损害。例如,肠道病毒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可通过血液循环侵犯心肌。

病史方面:本身有免疫缺陷病史的人群,其自身的免疫防御功能较弱,在受到病原体感染时,更难抵御病原体对心肌的侵袭,发生心肌损害的概率相对较高。

中毒因素: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滥用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某些抗生素等,这些药物可能具有心脏毒性,长期使用会对心肌造成损害。例如,某些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心肌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影响心肌的正常功能。

心肌损害的表现

症状表现:

一般人群: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心悸表现为自觉心脏跳动异常,可快可慢;胸闷是胸部有压迫感或憋闷感;气短则是呼吸费力,活动后症状往往会加重。例如,心肌损害较轻时,在活动量增加时会出现气短,休息后可稍有缓解。

特殊人群:儿童患心肌损害时,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哭闹不安、精神萎靡等表现。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除了身体的不适外,精神状态的改变更能体现病情。老年人患心肌损害时,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有的仅表现为乏力、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的感觉敏感性下降以及基础疾病较多等因素影响。

体征表现:

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能发现心率异常,如心率过快或过慢;心音改变,心音可能变得低钝;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的体征,如可触及脉搏短绌等。例如,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肌损害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如ST-T改变、心律失常等表现,这对于诊断心肌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损害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谱检查:心肌细胞受损时,心肌酶会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检测心肌酶谱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来判断心肌是否受损。一般来说,CK-MB在心肌损害发生后数小时开始升高,2-3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LDH升高相对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如肌钙蛋白(cTnI或cTnT)检测,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内的结构蛋白,心肌损害时,肌钙蛋白会迅速释放到血液中,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是诊断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肌的厚度、运动情况以及心脏的射血分数等。通过超声心动图能发现心肌运动不协调、心室壁增厚或变薄等心肌损害的表现。例如,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损害,超声心动图可能显示局部心肌运动减弱。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更精确地评估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发现心肌的水肿、坏死等病变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典型的心肌损害病例,心脏MR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心肌损害
心肌损害一般是指患者的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或坏死后,造成其心肌的功能出现异常的情况。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心衰时血压高还是低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衰通常是指心力衰竭,发生时血压一般较低。 心力衰竭时心脏无法正常泵血,血液淤积在心脏内,机体外周血量相对减少,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也相对减少,所以发生时机体血液一般是相对较低的。 心力衰竭多是因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引起的,患者可使用β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张力药、硝酸酯类药
急性心衰可以治好吗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急性心衰一般指急性心力衰竭。通常无法治愈。 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剧恶化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存在心肌损害的情况,且该病呈进行性发展趋势。目前临床手段无法修复已经受损坏死的心肌,也无法彻底阻止心力衰竭进展,所以急性心力衰竭一般无法治好。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饮食上应保持清淡
尿毒症并发心衰的原因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衰指心力衰竭,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的原因包括高血压、贫血、钠水潴留等。 1、高血压 尿毒症患者往往伴随高血压,而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逐渐导致心肌损害和心力衰竭。 2、贫血 由于肾脏功能障碍,尿毒症患者往往伴有贫血。贫血会减少氧供给,使心脏需要更多地工作来弥补缺氧,长时间下来可导致心力衰竭。 3、钠
导致心衰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导致心衰的根本原因是心肌损伤,常见容易造成心肌损伤的原因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等。 1、高血压 长时间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脏出现代偿,促使心脏结构变化,并最终导致心衰。 2、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因为自身冠状动脉狭窄导致血供不足,常会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形成心肌损害,
充血性心衰是怎么回事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衰一般指心力衰竭,考虑是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心肌病变等因素所致,具体如下: 1、心脏负荷过重 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贫血等,可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会改变自身结构,以满足心脏泵血需求。长时间心肌结构、功能失去代偿,可引起心力衰竭。 2、心室前负
全心衰可以运动吗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全心衰一般指全心心力衰竭,全心心力衰竭是否可以运动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 全心心力衰竭是因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心前负荷不足等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而引起的。如果患者处于疾病初期,仅出现咳嗽、心慌等相对较轻的症状,在症状缓解后一般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等较为缓和的方式进行运动。随着病情的发展
急性心衰和呼吸衰竭的区别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急性心衰指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区别包括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不同等,具体分析如下: 1.病因不同 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心肌损害、心肌负荷过重等因素有关。呼吸衰竭的发生与呼吸道病变、肺炎、肺不张等因素有关。 2.症状不同 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一般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肺水肿
心肌炎症状
郭庆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心肌炎的症状包括前驱症状、急性期症状、慢性期症状等。 1.前驱症状 心肌炎患者多数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喉咙痛、咳嗽等。 2.急性期症状 随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出现心肌损害的症状,如胸闷、胸前区压迫感、胸痛等。 3.慢性期症状 部分心肌炎患者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不
心肌损害有什么症状?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早期大多症状较轻,可能会出现疲劳乏力、倦怠、恶心、呕吐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若进入急性发病期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昏、气短、呼吸困难、四肢水肿、早搏、心律不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活动耐量降低、憋气等,甚至引发昏迷症状。 患者应该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X线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查
心肌损害的症状?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的症状要根据损伤的程度决定。 如果患者心肌损害的程度非常轻,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如果患者心肌损害程度比较重,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心悸、乏力、易疲劳、呼吸急促等症状,还会表现为喘憋、咳嗽、咯血、咳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源性休克等现象。 患者身体不舒服
新生儿心肌损害是怎么回事
童鹏 副主任医师
鄂州市中心医院 三甲
新生儿如果出现心肌损害,主要是由于刚刚出生时,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并不成熟,对外界的感染免疫力比较低。如果在出生时出现缺氧以及窒息或者羊水吸入,都会导致心肌损害。可以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心肌酶等相关检查进行诊断。如果患有心肌炎患儿心率过快,同时频繁哭闹或者嗜睡、反应降低。需要及时进行抢救治疗。
心肌损害的治疗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主要针对不同的原发疾病进行处理。如果是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肌损害,尽快给予再灌注治疗,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从而减少心肌坏死的面积。如果是高血压引起的心肌损害,需积极地控制血压,长期给予抑制心肌重构的药物。如果是糖尿病引起心肌损害,需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长期血糖过高,导致糖尿病、心肌病。
心肌损害怎么治疗
齐玉波 副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的治疗,主要是纠正心肌缺血、缺氧,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同时,去除引起心肌损害的病因,如控制好三高因素刺激、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缺血、营养心肌等治疗。如果患者有心衰,可以进行利尿扩血管治疗,应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如果糖、维生素C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有硝酸甘油,同时需要配合吸氧等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