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心脏血液灌注减少致供氧等异常的病理状态,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有不同,典型症状有胸骨后等部位的胸痛(性质多为闷痛等且休息等可缓解)、心悸;不典型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呼吸困难、乏力;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老年人痛觉阈值高、症状不典型易被基础病掩盖,女性除不典型胸痛外有疲劳等表现,儿童少见但可因先心病等出现哭闹不安等非典型表现。
一、典型症状
1.胸痛
部位:典型的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等部位。例如,很多患者会感觉胸部有压榨性、闷痛或憋闷感,就像有重物压在胸口一样。
性质:疼痛性质多为闷痛、压榨性疼痛或紧缩感,有的患者描述为“像被绳子勒住一样”。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如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后可缓解。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典型,女性患者的胸痛表现有时可能不典型,更易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等。
2.心悸
心肌缺血时,心脏的正常节律可能受到影响,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有时能感觉到心脏跳动不规律。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引起心律失常等情况。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出现心悸时更应警惕心肌缺血的可能。比如本身就有冠心病的患者,当心肌缺血发作时,心悸症状可能较为明显。
二、不典型症状
1.胃肠道症状
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心肌缺血时可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时产生的乳酸等物质,可刺激心脏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经脊髓上传至大脑,由于内脏神经的牵涉痛,可能会反映到胃肠道区域。例如,一些老年患者因心肌缺血就诊时,首先被按胃肠道疾病治疗,但经过相关检查发现是心肌缺血引起的。
2.呼吸困难
心肌缺血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肺淤血,从而引起呼吸困难。轻者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重者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本身有肥胖、长期吸烟等情况,发生心肌缺血时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不典型表现。比如肥胖患者由于心脏负担较重,心肌缺血时更易影响肺循环,导致呼吸困难。
3.乏力
心肌缺血会使心脏的供血不足,身体各个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容易疲劳。即使是轻度的体力活动后,也会比平时更容易出现疲惫感。对于有长期sedentary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时,要考虑到心肌缺血的可能。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老年人
老年人的痛觉阈值可能升高,所以心肌缺血时胸痛等典型症状可能不明显,更容易出现上述的不典型症状,如胃肠道症状、乏力等。而且老年人常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肌缺血的表现可能被这些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例如,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时,可能首先考虑是糖尿病胃轻瘫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而忽视了心肌缺血的可能。
2.女性
女性心肌缺血的症状有时与男性不同,除了不典型胸痛外,还可能表现为疲劳、睡眠障碍等。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心肌缺血的表现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年轻女性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经检查发现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而她们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等典型表现。
3.儿童
儿童心肌缺血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儿童心肌缺血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肌缺血,患儿可能在活动后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同时伴有精神萎靡、不愿意活动等表现。这是因为儿童的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心肌缺血对其全身状况的影响更易通过非典型症状体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