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判断患者状况,若心脏骤停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且按30:2比例进行;非心脏骤停时可采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如Valsalva动作、按压颈动脉窦、面部浸冷水等;同时要及时寻求医疗帮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急救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判断患者状况
1.评估意识和脉搏:首先快速判断患者意识,轻拍并呼叫患者,同时触摸颈动脉脉搏,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若患者无意识且无脉搏或仅有喘息,提示发生心脏骤停,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2.观察呼吸等情况: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正常,有无严重呼吸困难等表现。若患者有脉搏但意识不清、呼吸异常,也需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二、心脏骤停时的心肺复苏(CPR)
1.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方式:施救者用手掌根部紧贴患者胸部,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对于儿童患者(1-8岁),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5厘米),频率同样为100-120次/分钟;婴儿(1岁以下)则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用两手指进行按压,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4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2.开放气道:将患者仰卧在坚硬平面上,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保持气道通畅。
3.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观察到胸廓起伏即可,成人每分钟呼吸8-10次,儿童和婴儿每分钟呼吸12-20次。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即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持续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
三、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常见心律失常的急救(非心脏骤停情况)
1.刺激迷走神经方法
Valsalva动作: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如吹口哨状。老年人、有青光眼或心脏病等患者慎用此方法。
按压颈动脉窦:患者取仰卧位,一侧手指按压一侧颈动脉窦,位置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每次按压时间不超过10-15秒,先按压一侧,无效再按压另一侧,切勿同时按压两侧,且有脑血管疾病病史者禁用。
面部浸冷水:让患者将面部浸入冷水中,可刺激迷走神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但要注意避免水温过低导致患者不适或引发其他问题,对于有循环系统疾病等患者需谨慎。
四、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向急救人员准确描述患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以便专业人员携带相应设备及时到达现场进一步救治。
特殊人群心律失常急救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心律失常急救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与准确性,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力度要根据儿童年龄准确把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儿童病情变化较快,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急救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例如,老年人进行胸外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因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肋骨骨折等并发症。在采取刺激迷走神经方法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血管硬化等问题,按压颈动脉窦等操作需格外小心,防止引发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心律失常时,急救措施基本遵循上述一般原则,但要注意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例如在进行胸外按压时要注意按压部位和力度的恰当,人工呼吸时要确保孕妇呼吸通畅且避免过度用力影响胎儿。在使用任何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前要严格评估利弊,优先采取非药物的安全急救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