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由胚胎、母体、父亲及环境等因素致,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孕激素测定诊断,需适当休息、针对性治疗,大部分经处理可继续妊娠,部分会发展为难免流产,育龄女性、孕妇及有高危因素人群需注意相关情况。
临床表现
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少,初期多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之后可能会有鲜血流出,但量少于月经量。
腹痛:下腹部会出现阵发性的隐痛或胀痛,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腰背部的酸痛感。
发生原因
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比如夫妻双方任何一方存在染色体异常,都可能传递给胚胎导致流产。
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严重感染、高热疾病、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等全身性疾病时,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从而引发先兆流产。例如孕妇患严重肺炎导致高热,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引起流产。
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怀孕后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不足,不能维持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就容易导致先兆流产;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等也与先兆流产的发生相关。
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胚胎的抗体,会攻击胚胎导致流产;母儿血型不合等也可能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引发先兆流产。
子宫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宫腔粘连会使宫腔容积减小,不利于胚胎生长;子宫肌瘤如果位置特殊,如黏膜下子宫肌瘤,也可能影响胚胎发育导致先兆流产。
不良生活习惯:过量吸烟、酗酒,过度饮用咖啡等,都可能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大量吸烟的孕妇,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阻碍胚胎的营养供应。
父亲因素:精子的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从而引发先兆流产。
环境因素:孕妇接触过多的放射线和砷、铅、甲醛、苯等化学物质,可引起先兆流产。
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查看宫颈是否扩张,羊膜囊是否突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是否相符等。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胚胎的发育情况,如胎心、胎芽是否存在,孕囊的位置等。若超声提示孕囊形态不规则、位置异常等,可能提示先兆流产。
孕激素测定:测定孕妇血清中的孕激素水平,若孕激素水平较低,提示胚胎发育可能不良,有先兆流产的风险。
处理及预后
处理措施:首先要让孕妇适当休息,禁止性生活。对于黄体功能不全的孕妇,可给予黄体酮保胎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需补充甲状腺素;由感染引起的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经过适当处理后,若阴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超声检查提示胚胎继续正常发育,可继续妊娠;若阴道流血增多或腹痛加剧,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需要及时终止妊娠。
预后情况:大部分先兆流产经过积极合理的处理后可以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新生儿能够健康存活;但也有部分先兆流产会发展为难免流产,最终妊娠失败。年龄较大的孕妇发生先兆流产后预后相对较差,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概率增加;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再次出现先兆流产时,预后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出现上述先兆流产的临床表现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在备孕阶段就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以降低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
孕妇:孕妇在孕期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阴道流血或腹痛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就医。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不良情绪也可能影响胚胎的发育。
有高危因素人群:如有过流产史、患有内分泌疾病、子宫异常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孕期要加强产检,增加产检的频率和项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