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间传导完全阻断,致心房心室独立活动、完全脱节,病因有器质性心脏病、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等,临床表现有轻重不同症状及相应体征,心电图有P波与QRS波群无关等表现,治疗有临时和永久起搏及病因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情况及治疗考量。
一、定义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间的传导完全被阻断,全部心房冲动不能传入心室,导致心房和心室各自独立活动,房室之间完全脱节。
二、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闭塞可引起房室结或His-Purkinje系统缺血、坏死,是老年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病因。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变可累及传导系统,导致传导阻滞。
先天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畸形可能伴有传导系统的发育异常,从而引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药物作用: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此外,洋地黄中毒也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电解质紊乱:严重的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可影响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例如,血钾过高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降低,传导速度减慢。
其他:心脏手术损伤(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等)、感染(如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临床表现
症状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心悸、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重者:由于心室率过慢,心排出量明显减少,可出现头晕、黑矇、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意识丧失、抽搐,甚至猝死。
体征
心率缓慢且规则,心室率通常在20-40次/分钟。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可闻及大炮音(是由于心房和心室收缩不同步,当心房收缩时房室瓣尚未关闭,心室收缩时房室瓣部分关闭,导致第一心音增强)。
四、心电图表现
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P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
QRS波群形态:如果阻滞部位在房室结,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如果阻滞部位在希氏束分支以下,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
五、治疗
临时起搏治疗:对于有症状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尤其是发生晕厥、黑矇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时,应立即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以提高心室率,改善症状。
永久起搏治疗:如果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永久性的,且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心室率过慢伴有心脏扩大等情况,应考虑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基础病因,如治疗冠心病、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进行再灌注治疗(如溶栓、PCI等)的同时,根据情况考虑临时起搏等治疗措施;对于药物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应停用相关药物。
六、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疾病、感染等原因引起。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功能相对脆弱,一旦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更易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如晕厥、心力衰竭等。应及时评估病情,必要时尽早进行起搏治疗,并积极寻找和治疗病因。
老年人:老年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与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如冠心病、心肌病等。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心率过慢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表现。在治疗上,应更加谨慎地评估起搏治疗的必要性,同时要重视基础疾病的控制,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较为罕见,需要综合评估孕妇和胎儿的情况。治疗上要权衡起搏治疗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临时起搏等,并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