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是由多种病因引发的心包脏层与壁层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含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真菌)与非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创伤、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有症状(心前区疼痛、全身症状)和体征(心包摩擦音、心包积液相关体征)检查方法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包穿刺等诊断依据典型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进行治疗原则包括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遵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老年要关注基础病相互影响及肝肾功能等状况。
一、定义
急性心包炎是心包脏层与壁层发生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病因引发,炎症过程可导致心包积液等病理改变,是心包疾病中的常见类型。
二、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常见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此类病毒感染是急性心包炎的常见病因,可通过直接侵袭心包或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2.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等,结核杆菌感染可引起结核性心包炎,病程相对隐匿且易迁延。3.真菌:较少见,多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发生。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心包组织引发炎症。2.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心包肿瘤可刺激心包组织,导致炎症发生,如间皮瘤等。3.创伤:胸部外伤等导致心包直接受损,引发炎症反应。4.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可能诱发机体异常免疫反应,累及心包引发炎症。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心前区疼痛:为典型表现,性质多样,可呈刺痛、钝痛等,疼痛可因呼吸、咳嗽、体位改变(如卧位转为坐位时)等因素加重。2.全身症状:常伴有发热,体温可不同程度升高,还可能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若存在心包积液较多时,呼吸困难可较为明显。
(二)体征
可闻及心包摩擦音,是急性心包炎较具特异性的体征,呈搔抓样、高频的声音;还可能出现心包积液相关体征,如心界扩大、心音低钝等。
四、检查方法
(一)心电图
可见ST段抬高、T波改变等典型心电图表现,有助于初步判断心包炎症情况。
(二)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心包积液的重要检查手段,可清晰发现心包腔内液性暗区,明确积液量等情况,对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三)心包穿刺
通过穿刺抽取心包积液,有助于明确积液性质(如漏出液、渗出液等),协助病因诊断,同时可缓解大量心包积液导致的压迫症状。
五、诊断
依据患者典型症状(如心前区疼痛、发热等)、体征(心包摩擦音等)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诊断,结合患者病史排查可能的病因,如近期感染史、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以明确具体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六、治疗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1.感染性心包炎:若为病毒感染,多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若为细菌感染,给予相应抗感染药物治疗;结核性心包炎则需规范抗结核治疗。2.非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者给予抗免疫治疗;肿瘤相关者根据肿瘤类型及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创伤所致者针对创伤进行相应处理等。
(二)对症治疗
对于胸痛明显者可适当采取措施缓解症状,存在心包积液时,若积液量较多影响心功能等,必要时可考虑心包穿刺引流等操作,以减轻心包压迫。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缓解不适,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发育的药物,因儿童机体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代谢及耐受与成人存在差异,治疗时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儿童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二)老年患者
需关注其基础疾病与急性心包炎的相互影响,如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其肝肾功能等状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避免因基础疾病导致治疗风险增加,同时要注重老年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加强护理,保障其舒适与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