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包括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时心率短时间波动、脉搏有提前较弱及代偿间歇表现;室性早搏时心率有节律异常、脉搏提前粗大较弱且代偿间歇明显;房颤分慢性和急性,慢性房颤心率相对不规则,急性房颤心率明显增快,且房颤都有脉搏短绌现象,儿童和老年房颤患者脉搏短绌表现有差异,各类房颤患者都需注意相关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控制。
一、早搏的心率脉搏
(一)房性早搏
1.心率特点:房性早搏是由心房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其窦性心律基础上,提前出现的房性搏动会使心率在短时间内出现波动。一般来说,在没有基础心脏病且早搏较少时,整体心率可能处于正常范围,但早搏发生时会打乱原有的心律节奏。例如,正常人窦性心率在60-100次/分钟,若有偶发房性早搏,整体心率可能仍在此区间,但会有提前的较快搏动。
2.脉搏特点:脉搏会表现为提前出现的较短的脉搏搏动,其后可能有较长的代偿间歇。因为房性早搏的冲动传导至心室时,有时可能遇到房室结的不应期,导致心室收缩提前,但有效搏出量相对减少,所以脉搏会有提前且较弱的表现,随后的脉搏间隔相对延长。
(二)室性早搏
1.心率特点:室性早搏是由心室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冲动引起,会使心率出现明显的节律异常。在室性早搏频繁发生时,心率可能会增快,因为心室需要频繁提前工作来维持心脏的泵血功能;而偶发室性早搏时,整体心率可能在正常范围波动,但有提前的较慢的心室搏动(相对于窦性心律)。例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次数小于100次为偶发,大于100次为频发,频发室性早搏时心率会受影响而出现异常波动。
2.脉搏特点:脉搏表现为提前出现的粗大且较弱的脉搏,由于室性早搏时心室的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少,所以脉搏强度降低,且提前出现。同时,其后的代偿间歇也较为明显,因为室性早搏未经过心房的有效收缩,心房的充盈不足,导致下一次脉搏的强度和间隔与正常脉搏不同。
二、房颤的心率脉搏
(一)心率特点
1.慢性房颤:对于慢性房颤患者,心率可能相对不太规则,但整体心率可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如果患者没有合并其他严重心脏疾病,心室率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般在60-100次/分钟左右,但节律绝对不规则。例如,一些长期患有慢性房颤且病情控制相对稳定的患者,心率可能维持在这个区间,但每次心跳的间隔不一致。
2.急性房颤:急性房颤时,心率往往明显增快,心室率可超过100次/分钟,甚至达到150-200次/分钟。这是因为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心室率不受正常心房收缩的良好调控,快速而无序地发放冲动,导致心室率显著增快。例如,在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下合并房颤时,心室率可能会急剧升高。
(二)脉搏特点
1.脉搏短绌:房颤时由于心室收缩强弱不等,有些心搏的搏出量过少,不足以引起外周动脉搏动,所以会出现脉搏短绌现象,即脉搏次数少于心率次数。例如,医生在触诊脉搏时会发现脉搏跳动不整齐,且次数明显少于听诊心率的次数。这种情况在心室率较快的房颤患者中更为明显,因为心室收缩的差异性更大,更多的心室收缩不能产生有效的外周脉搏。对于儿童房颤患者,由于其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脉搏短绌现象可能更为突出,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和脉搏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老年房颤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房颤导致的脉搏短绌会进一步影响外周组织的灌注,需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等,因为脉搏短绌可能提示心输出量进一步减少,影响重要脏器的供血。在生活方式方面,房颤患者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心率紊乱,导致脉搏更加不规则,加重病情。同时,有基础病史的房颤患者,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更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以减少房颤对心率和脉搏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