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心肌酶诊断需关注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等指标,其升高对心肌炎有提示作用,但不能仅靠心肌酶诊断,还需结合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多项检查综合判断,儿童、女性、男性、不同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人群诊断时各有特点,需综合考量。
一、常用心肌酶指标及意义
1.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CK是一种参与肌肉能量代谢的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CK-MB主要来自心肌,在心肌损伤时升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一般来说,血清CK-MB正常参考值范围因检测方法不同略有差异,通常小于5%(占总CK的比例)。当心肌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CK-MB释放进入血液,其水平升高对心肌炎的诊断有提示作用。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炎患者中,CK-MB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差异,儿童血清CK-MB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也是当心肌受损时会出现升高。在女性中,若存在一些内分泌等因素影响下发生心肌炎,CK-MB的变化也遵循心肌受损则升高的规律;男性同理。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心肌细胞代谢,在原有心肌炎基础上可能影响心肌酶的变化情况,有酗酒史的人群发生心肌炎时,心肌酶的变化可能需要更密切观察。有心肌炎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心肌损伤时,心肌酶升高可能更迅速或有不同的变化特点。
2.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
LDH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肌损伤时,LDH会升高。其中LDH1主要来自心肌,正常情况下血清中LDH1占LDH的比例较低,一般小于32%。当心肌细胞受损时,LDH1释放入血,比例升高。例如,在心肌炎患者的血清学检查中,常可发现LDH及LDH1升高。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LDH及同工酶水平与成人有差异,儿童的LDH水平相对较高,在诊断心肌炎时需要结合儿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来判断。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等,身体的代谢等情况改变,发生心肌炎时LDH等指标的变化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男性也同理。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心肌的正常功能,在发生心肌炎时,LDH等指标的变化可能与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有所不同。有心肌炎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病时LDH等指标的变化可能更能反映心肌再次受损的程度。
二、诊断标准相关要点
心肌炎的诊断不能仅依靠心肌酶一项指标,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多项检查综合判断。一般来说,存在心肌酶升高,同时伴有心肌炎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再结合心电图出现ST-T改变、心律失常等异常,以及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肌运动异常等情况,才考虑心肌炎的诊断。例如,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心肌酶CK-MB及LDH1等升高,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肌收缩功能减退等,就需要高度怀疑心肌炎。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诊断心肌炎时更要密切关注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因为儿童心肌酶的基础水平与成人不同,而且儿童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需要更及时准确地通过综合检查来诊断心肌炎。女性患者若发生心肌炎,要考虑到可能与一些自身免疫相关因素等有关,在诊断时要全面排查可能的病因;男性患者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各项检查来明确是否为心肌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发生心肌炎时,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活方式对心肌的影响,在治疗和诊断时都要综合生活方式因素来制定方案。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免疫系统疾病等,发生心肌炎时,心肌酶的变化以及诊断都要考虑基础病史对心肌炎诊断的干扰,需要更细致地进行各项检查以明确心肌炎的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