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积液是心包腔内液体异常增多的状态,病因包括感染性(如细菌、病毒、其他病原体感染)和非感染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病因、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脏压塞是心包腔内液体迅速积聚或大量积聚压迫心脏致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心排出量急剧下降的综合征,通常是心包积液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病因与导致心包积液的病因相关,不同人群中因不同病因引发心脏压塞的情况有差异。
一、心包积液
(一)定义
心包积液是指心包腔内液体异常增多的状态。正常心包腔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一般不超过50ml。
(二)病因
1.感染性病因
细菌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性心包炎是引起心包积液较常见的感染性原因,在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的人群中需高度警惕,结核菌可侵犯心包导致炎症反应,产生大量渗出液;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的化脓性心包炎也可导致心包积液,这类患者往往有明显的感染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等,多有相关部位感染的前驱病史,如肺部感染等。
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感染较为常见,病毒感染可直接侵犯心包,引发心包的炎症反应,导致心包积液产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之后。
其他病原体感染:如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也可引起心包积液,但相对少见。例如,组织胞浆菌感染,在特定的地理区域或有相关暴露史的人群中可能发生,病原体感染心包后,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心包积液形成。
2.非感染性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心包,引发心包炎症,导致心包积液。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这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累及心包时,自身抗体攻击心包组织,引起炎症渗出,产生心包积液,患者往往有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如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可能出现心包受累,导致心包积液,这类患者多有关节的慢性炎症表现,如关节肿胀、畸形等。
肿瘤性病因:原发性心包肿瘤较为罕见,但继发性心包积液中肿瘤转移是重要原因,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转移至心包。肺癌患者中,肿瘤细胞可通过血行转移或直接侵犯心包,导致心包积液,患者可能有咳嗽、咯血等肺部原发肿瘤的表现;淋巴瘤患者累及心包时,可出现心包积液,同时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等表现。
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室破裂、室间隔穿孔等情况可导致血性心包积液,因为心肌梗死坏死组织累及心包或血液进入心包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现心包积液,多为少量至中量,是由于体循环淤血等多种因素导致心包液体生成与吸收失衡引起;心脏外伤也可导致心包积液,如胸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后,心脏组织损伤,血液或渗出液积聚于心包腔。
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可导致心包膜黏多糖沉积,引起心包积液,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如畏寒、乏力、反应迟钝等;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毒素刺激心包,也可出现心包积液,这类患者有肾功能不全的相关表现,如少尿、水肿、贫血等。
二、心脏压塞
(一)定义
心脏压塞是指心包腔内液体迅速积聚或大量积聚时,压迫心脏,使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心排出量急剧下降的综合征。
(二)病因
心脏压塞通常是心包积液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病因与导致心包积液的病因相关,例如感染性心包积液快速积聚时容易引发心脏压塞,如化脓性心包炎短期内大量脓液积聚于心包腔;肿瘤性心包积液生长迅速时也可导致心脏压塞,肿瘤细胞侵犯心包导致液体快速增多,压迫心脏;外伤导致的心包积血如果积聚速度较快,也会引起心脏压塞等。在儿童群体中,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心包积液引发心脏压塞的情况相对较多见,如病毒性心肌炎累及心包后液体快速积聚;对于老年人,肿瘤性病因导致的心包积液引发心脏压塞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肿瘤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机体对积液的耐受能力可能相对较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