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力衰竭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体格检查观察一般状态、心脏体征、肺部体征、肝脏体征;实验室检查有血液生化的脑钠肽等及心肌酶谱;影像学检查有胸部X线和超声心动图;其他检查有心电图等。检查需考虑小儿年龄特点,不同年龄表现和意义不同,要遵循儿科规范和安全原则。
一、体格检查
(一)一般状态
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情况。心力衰竭患儿常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发灰、呼吸急促等。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喂养困难,吸吮无力,体重不增等情况,这与心脏功能受损导致机体代谢需求不能满足有关。
(二)心脏体征
1.心率:心率增快是小儿心力衰竭常见的表现之一,婴儿心率常>160次/分,幼儿心率常>140次/分,这是因为心脏为了代偿泵血功能而加快搏动频率。
2.心音:心音低钝,有时可闻及奔马律,提示心肌收缩力减弱。
3.心脏杂音:部分患儿可存在原有心脏疾病的杂音,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闻及相应的心脏杂音。
(三)肺部体征
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多为肺淤血所致,根据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湿啰音可从肺底逐渐蔓延至肺野。年龄较小的患儿肺部体征可能不典型,需要仔细听诊辨别。
(四)肝脏体征
肝脏肿大是右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短时间内肝脏进行性肿大更有意义。婴儿肝脏可在肋下3-5cm触及,需注意与正常生理性肝大鉴别。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生化检查
1.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NT-proBNP是其无活性的前体片段。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受到牵拉刺激,BNP和NT-proBNP分泌增加,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于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例如,中、重度心力衰竭患儿的BNP及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及轻度心力衰竭患儿。
2.心肌酶谱:部分心力衰竭患儿可出现心肌酶谱异常,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升高,提示心肌受损,但需注意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心肌酶谱异常,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
可了解心脏大小、形态及肺部情况。心力衰竭时心脏多呈普遍性增大,肺纹理增多、增粗,肺门阴影增大,严重时可见肺淤血、肺水肿表现,如肺野透亮度降低,可见云雾状阴影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儿,胸部X线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年龄较小的患儿胸部X线特点需要结合儿科特点进行分析。
(二)超声心动图
1.评估心脏结构:能够清晰显示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室壁厚度及运动情况,有助于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心脏疾病。例如,可明确是否存在心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结构异常。
2.评估心脏功能:通过测量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等指标来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心力衰竭时,EF值和FS值降低,提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超声心动图是小儿心力衰竭诊断及病情评估的重要无创检查手段,具有简便、可重复等优点,在不同年龄段小儿中的操作和评估需遵循儿科超声的规范要求。
四、其他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改变。心力衰竭患儿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等心电图表现,但心电图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并非特异性指标,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运动负荷试验(适用于能配合的年长儿)
通过让患儿进行适量运动,观察运动前后心脏功能指标的变化,有助于评估心功能储备情况,但对于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还是依靠上述综合检查手段。
在进行小儿心力衰竭检查时,需充分考虑小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小儿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和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婴儿的心率、肝脏肿大等体征的判断标准与年长儿不同;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要根据小儿的孕周、月龄等调整检查方法和评估指标。同时,要注意检查过程中的患儿舒适度,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患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