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分级包括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Ⅱ级(日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Ⅳ级(轻微体力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出现症状);根据运动耐量的改良Bruce方案运动试验分级包括Ⅰ级(运动达7-10代谢当量,无或轻微心绞痛,心电图无明显缺血改变)、Ⅱ级(运动达4-7代谢当量,出现心绞痛,心电图有缺血性ST段压低≥1mm)、Ⅲ级(运动达1-4代谢当量,出现心绞痛,心电图有缺血性ST段压低≥1mm)、Ⅳ级(运动未达1代谢当量,静息或轻微活动时出现心绞痛,心电图有缺血性ST段压低≥1mm)。
一、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分级
1.Ⅰ级
特点: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如行走、爬楼梯等不会引起心绞痛。例如,在正常速度、正常坡度的情况下步行或上楼梯,不会诱发心绞痛症状。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只要体力活动未达到诱发心绞痛的程度,就属于Ⅰ级。对于有稳定型心绞痛但日常体力活动较少的人群,可能处于此级别。
2.Ⅱ级
特点:日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一般情况下,快步行走、登楼数层、餐后步行、寒冷或风中行走、情绪激动或醒后短时间内发作心绞痛。例如,正常速度步行2-3公里可能诱发心绞痛,或爬2-3层楼梯就会出现心绞痛症状。
人群影响: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因体力活动稍增加就出现心绞痛,处于Ⅱ级。比如,年轻但体力活动稍多就出现症状的人群,或老年人体力活动相对减弱但仍有此表现的人群。
3.Ⅲ级
特点: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以一般速度步行1-2公里、登楼1层即可引起心绞痛。例如,步行几百米就会出现心绞痛发作,爬1层楼梯就会诱发症状。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体力活动耐受程度低,轻微活动就诱发心绞痛。对于有基础疾病、体力活动能力本身较弱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处于Ⅲ级。
4.Ⅳ级
特点:轻微体力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出现心绞痛症状。例如,静息状态下就可能发作心绞痛,或在刷牙、穿衣等轻微活动时就出现胸痛等心绞痛表现。
人群影响:无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何,只要在非常轻微的活动或休息时就出现心绞痛,属于Ⅳ级。对于病情较重、心脏功能明显受损的人群,可能处于此级别。
二、根据运动耐量的分级(改良Bruce方案运动试验分级)
1.Ⅰ级
运动耐量:运动达到7-10代谢当量(METs),无或轻微心绞痛,心电图无明显缺血改变。例如,通过运动试验评估,运动时身体消耗的能量相当于安静时的7-10倍,且没有明显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也未显示心肌缺血的典型改变。
人群影响:大多数健康人群或稳定型心绞痛病情较轻、心脏功能较好的人群可能在此范围。不同年龄人群,年轻且心脏功能正常、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可能运动耐量较高;老年但心脏功能良好的人也可能处于此级。
2.Ⅱ级
运动耐量:运动达到4-7METs,出现心绞痛,心电图有缺血性ST段压低≥1mm。例如,运动消耗能量相当于安静时的4-7倍时,出现心绞痛症状,且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1mm。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运动耐量稍低,运动时出现心绞痛及心电图缺血改变。对于有一定基础疾病、心脏功能有一定损害的人群,可能处于此级。
3.Ⅲ级
运动耐量:运动达到1-4METs,出现心绞痛,心电图有缺血性ST段压低≥1mm。例如,运动消耗能量相当于安静时的1-4倍时,就出现心绞痛,心电图ST段压低≥1mm。
人群影响:体力活动耐受程度较低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何,只要运动耐量低,运动时出现相关表现。对于病情较重、心脏功能明显下降的人群,可能处于此级。
4.Ⅳ级
运动耐量:运动未达到1METs,在静息或轻微活动时出现心绞痛,心电图有缺血性ST段压低≥1mm。例如,几乎不运动或在休息时就出现心绞痛,心电图有明显的缺血性ST段压低。
人群影响:病情非常严重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何,心脏功能严重受损,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就有心绞痛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