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肾脏、眼底、外周血管及其他器官和系统均有危害,如引发冠心病、导致心力衰竭、引发脑血管意外、引起高血压肾病、加速慢性肾脏病进展、影响眼底视力、致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神经系统和代谢系统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别,有高血压病史者需严格控压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也需及时干预。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一)引发冠心病
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使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显著升高。长期高血压状态下,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以克服外周阻力,使得心肌肥厚,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逐渐受损,增加了心肌缺血、缺氧的发生概率,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二)导致心力衰竭
高血压持续作用于心脏,会使左心室负荷加重,久而久之左心室发生重构,心肌收缩力下降。随着病情进展,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引发心力衰竭。据统计,高血压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约半数以上的心力衰竭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三)引发脑血管意外
1.脑出血:高血压可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等病变,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微动脉瘤容易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高数倍。
2.脑梗死: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使脑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同时高血压还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起脑梗死。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二、对肾脏的危害
(一)引起高血压肾病
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动脉硬化,导致肾脏功能逐渐受损。早期可出现夜尿增多、微量蛋白尿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研究显示,高血压病程较长且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高血压肾病的概率较高。
(二)加速慢性肾脏病进展
对于本身已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病变的进展。例如,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高血压会促进肾小球硬化的进程,加快肾功能恶化的速度。
三、对眼底的危害
高血压可引起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硬化,早期表现为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等,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长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时,往往能发现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
四、对外周血管的危害
高血压会使外周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影响四肢等部位的血液供应。例如,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出现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疼痛、麻木,休息后可缓解,但继续行走又会复发。严重时可导致下肢溃疡、坏疽等。
五、对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影响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高血压可能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系统症状。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
(二)对代谢系统的影响
高血压常与代谢综合征相伴发,如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高血压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重糖代谢紊乱;同时也会影响脂质代谢,促进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等系统的损害。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高血压患者,其危害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大以及上述多种靶器官损害;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高血压的控制可能相对更困难,且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在心血管等方面的危害可能更为突出。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富含钾等)、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各种危害。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相对较少见),虽然危害的显现可能较晚,但也需要及时干预,因为长期高血压同样会对其未来的心血管等系统造成潜在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