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进行多方面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等、体位护理取半坐或端坐位、氧疗按缺氧程度选方式流量、呼吸道保持通畅辅助排痰、用药观察利尿剂等药物相关情况、心理安抚患者情绪、基础护理做好皮肤口腔护理、饮食限制钠盐等控制入量保证结构、特殊人群老年和儿童有不同护理注意事项。
症状观察: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频率、方式,有无咳嗽、咳痰,痰液的颜色、性质,以及是否存在水肿及其部位、程度等。如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多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右心衰竭患者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出现下肢水肿、肝大等。
体位护理
半卧位或端坐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此体位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淤血,降低呼吸困难的程度。例如,让患者上身抬高30°-70°,可在背部垫枕头或使用靠背架支撑,同时协助患者将下肢适当下垂,以进一步减少回心血量,但要注意防止患者滑落。
氧疗护理
吸氧方式及流量:根据患者缺氧程度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轻度缺氧可给予2-4L/min吸氧,中度缺氧4-6L/min,重度缺氧6-8L/min,严重呼吸困难伴二氧化碳潴留时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给氧。吸氧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吸氧效果,如血氧饱和度是否提升等。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对于咳痰无力者可进行胸部叩击、振动等辅助排痰措施,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患者。如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后有效咳嗽,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
用药护理
利尿剂: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尿量、电解质变化等。例如,呋塞米等利尿剂可能导致低钾血症,需监测血钾水平,同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情况,以评估患者水肿消退情况及药物疗效。
血管扩张剂:应用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时,要严格控制滴速,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防止低血压发生。因为血管扩张剂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但可能引起血压下降,所以需随时根据血压调整滴速等。
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地高辛等正性肌力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率变化,因为地高辛有心脏毒性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同时监测药物血药浓度。
心理护理
安抚患者情绪: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因呼吸困难等症状而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安慰,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措施,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例如,耐心向患者说明目前采取各项护理及治疗操作的目的,让患者心中有数,减轻不安感。
基础护理
皮肤护理: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压疮,需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骨隆突处可使用气垫床、减压贴等预防压疮发生。同时,注意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被褥。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每日定时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如生理盐水、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指导患者正确刷牙漱口。
饮食护理
限制钠盐摄入:给予患者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2-3g以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咸肉等含钠盐高的食物,以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
控制液体入量:根据患者病情及尿量调整液体入量,一般每日液体入量控制在1500ml以下,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
合理饮食结构保证患者饮食营养均衡,给予高蛋白(如瘦肉,鱼类等),富含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过饱,少食多餐。
特殊人群护理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护理时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观察与护理。同时,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感觉迟钝,更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在体位变换等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发生意外。
儿童患者:儿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时需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因输液过快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要给予患儿家长充分的健康指导,告知家长患儿的病情特点及家庭护理要点,如饮食喂养注意事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