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及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病因包括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父亲因素、环境因素,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和腹痛,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超声、孕激素、hCG测定等辅助检查,需与难免流产、宫外孕、宫颈病变鉴别,对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育龄女性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有既往史女性再次怀孕谨慎并孕前咨询,特殊职业女性孕前产后加强防护及产检。
一、定义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二、病因
1.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无论是精子还是卵子的染色体异常,都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引发先兆流产。
2.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严重感染、高热疾病、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等全身性疾病时,可导致子宫胎盘缺血缺氧,引起先兆流产。例如,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影响胚胎正常发育。
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女性黄体分泌的孕酮不足,会影响子宫内膜的蜕膜化,不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导致先兆流产。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等也与先兆流产相关。
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可攻击胚胎,导致流产。此外,同种免疫异常也可能导致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引发先兆流产。
子宫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空间;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影响宫腔内环境,导致先兆流产。
创伤:过度紧张、焦虑、恐惧、忧伤等精神创伤,以及腹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伤,都可能引起先兆流产。
3.父亲因素:精子的染色体异常可使胚胎发育异常,增加先兆流产的风险。
4.环境因素:孕妇过多接触过多的甲醛、苯等化学物质,或长期处于高辐射环境中,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受损,引发先兆流产。
三、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怀孕早期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出血颜色可呈暗红色或血性白带。
2.腹痛: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部疼痛或腰背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孕妇仅感下腹部坠胀不适,有的则疼痛较为剧烈。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孕妇的月经史、停经时间、阴道流血情况、腹痛情况等。
2.体格检查:进行妇科检查,观察阴道流血情况,检查宫颈是否扩张,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是否相符等。
3.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可以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如孕囊的位置、大小,胎心搏动情况等。若胚胎发育正常,可见胎心搏动;若胚胎发育异常,可能提示先兆流产有不良预后。
孕激素测定:测定孕妇血清中的孕酮水平,若孕酮水平较低,提示黄体功能不全,有先兆流产的可能。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动态监测hCG的变化,若hCG翻倍不良,可能提示胚胎发育异常,增加先兆流产的风险。
五、鉴别诊断
1.难免流产:难免流产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阴道流血量增多,腹痛加剧,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可见胚胎组织或胎囊堵塞于宫颈口内。超声检查可见胚胎发育异常,与先兆流产不同。
2.宫外孕:宫外孕也可出现阴道流血和腹痛症状,但多有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多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破裂时可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超声检查可发现宫腔外有妊娠囊,可与先兆流产鉴别。
3.宫颈病变:宫颈息肉、宫颈炎等宫颈病变也可引起阴道流血,通过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局部病变,如宫颈息肉有蒂,表面充血等,可与先兆流产鉴别。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一旦出现先兆流产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在孕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有既往先兆流产史的女性:再次怀孕时应更加谨慎,提前进行孕前咨询,进行染色体检查、内分泌检查等,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孕期管理,如监测孕酮、hCG等指标,必要时进行保胎治疗。
3.特殊职业女性:如长期接触化学物质、高辐射环境的女性,怀孕前应做好职业防护,更换工作环境,怀孕后更要加强孕期防护,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胚胎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