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可通过症状表现观察、体征检查及辅助检查来诊断。症状表现有心悸(房颤时心跳紊乱,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更明显,各年龄人群可出现,年轻人因不健康生活方式、老年人因心脏功能衰退易出现)、胸闷气短(因心输出量减少致器官供血不足,尤其肺部,不同性别无明显差异,女性围绝经期易出现);体征检查有脉搏检查(桡动脉或颈动脉节律绝对不规则、强弱不等,脉率小于心率,儿童难准确触摸脉搏可听心率辅助,老年人脉搏弱需仔细感受)、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有脉搏短绌现象,儿童心脏发育不完善、老年人心脏结构功能退变听诊需注意);辅助检查有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可发现P波消失代之以f波、心室律不规则等,偶尔发作需多次或动态心电图监测,年轻人怀疑可初步排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应及时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排查病因,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易并发房颤,各年龄性别人群按需检查,儿童需专业医护操作),出现疑似表现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早期治疗。
一、症状表现观察
(一)心悸
房颤时心脏跳动节律紊乱,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跳明显加快、不规律,有的会感觉心脏“乱跳”、心慌,这种心悸症状在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可能会更明显。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心悸,比如年轻人若长期熬夜、压力大等生活方式不健康时,也可能因房颤出现心悸;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可能衰退,更易感知到这种异常心跳。
(二)胸闷气短
由于心房颤动影响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尤其是肺部供血受影响时,患者会有胸闷的感觉,严重时会出现气短,活动耐力下降。例如,原本能快速爬几层楼梯的人,患房颤后可能爬一层就感觉气喘吁吁。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心脏功能,更容易因房颤出现胸闷气短。
二、体征检查
(一)脉搏检查
用手指触摸手腕桡动脉或颈部颈动脉,会发现脉搏节律绝对不规则,脉搏强弱不等,而且脉搏次数和心率不一致,即脉率小于心率,这是房颤比较典型的体征。比如正常情况下脉搏和心率是一致的,而房颤时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不整齐,时快时慢,力度也不一样。对于儿童,由于其脉搏相对较难准确触摸,可通过听诊器听心率来辅助判断,但家长也能初步发现孩子脉搏异常;老年人脉搏本身可能相对弱一些,触摸时更要仔细感受节律。
(二)心脏听诊
医生用听诊器听诊心脏时,能发现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还可能闻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以及脉搏短绌现象。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心脏听诊表现基本遵循这一规律,但儿童心脏发育尚不完善,听诊时需更精准判断;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有退变,听诊可能需要更丰富经验来识别房颤特征。
三、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1.常规心电图:是诊断房颤最常用的方法,可发现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一的f波,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对于偶尔发作房颤的人,可能需要多次不同时间的心电图检查,甚至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来捕捉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年轻人若怀疑房颤,可通过常规心电图初步排查;老年人有基础心脏疾病史时,更应及时做心电图检查。
2.动态心电图(Holter):能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有助于发现短暂发作的房颤。比如有些人房颤发作是阵发性的,偶尔出现,常规心电图可能捕捉不到,动态心电图就可以监测到这段时间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对于怀疑房颤但常规心电图未捕捉到的人群,动态心电图是很好的辅助检查手段,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进行,儿童检查时需注意设备的舒适性和佩戴时间的配合。
(二)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帮助排查房颤的病因,如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情况。它能观察心房、心室的大小,瓣膜的形态和运动等。例如,存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更容易并发房颤,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瓣膜病变情况。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需要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儿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要在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下,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孩子的配合。
如果自己出现上述疑似房颤的表现,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来明确是否患有房颤,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