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有胸痛(疼痛部位多样、性质多为压榨闷痛等、持续3-5分钟可缓解)、心悸;不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牙痛、肩背部不适;不同人群心肌缺血早期症状有特点,老年人痛觉敏感度下降症状不典型易被掩盖,女性症状相对不典型且可能有情绪异常,年轻人因不良生活方式易忽视症状,有基础病史人群症状更频繁不典型。
一、典型症状
(一)胸痛
1.疼痛部位:多发生在胸骨后、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达无名指和小指,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能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一般人群中,心肌缺血引发的胸痛常为这种放射性疼痛特点,而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其疼痛部位可能更不典型,但本质是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缺氧、缺血引起的牵涉痛。
2.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紧缩感,有的患者感觉像胸口被重物压迫一样。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代谢异常,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类似的疼痛感觉。
3.疼痛持续时间:一般持续3-5分钟左右,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后可缓解。如果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甚至更长,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这在有冠心病等病史的人群中更需密切关注,因为他们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相对更高。
(二)心悸
心肌缺血时,心脏的正常节律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有的表现为心跳不整齐等。对于年轻人,如果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出现心悸症状;而对于老年人,本身存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退变,心肌缺血更容易引起心悸,且可能伴随乏力等表现。
二、不典型症状
(一)呼吸困难
心肌缺血时,心脏泵血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肺循环淤血,从而引起呼吸困难。这种呼吸困难可能在活动后加重,休息时相对缓解。例如,患者在爬楼梯、快走等轻度活动后就感觉气不够用,需要停下来休息。对于女性患者,有时呼吸困难可能是心肌缺血的不典型表现,容易被忽视,因为女性的心血管症状有时不如男性典型,可能更多表现为呼吸困难等非特异性症状。
(二)乏力
心肌缺血会使心脏输出的血液不能满足身体各器官的正常需求,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乏力的症状。患者会感觉浑身没劲,即使没有进行重体力活动也容易疲劳。对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心肌缺血引起的乏力可能会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明显影响,比如原本能自己买菜、做饭,现在可能走一段路就感觉累得走不动了。
(三)牙痛
少数心肌缺血患者会表现为牙痛,疼痛部位不固定,服用止痛药后往往不能缓解。这是因为心肌缺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能会传导到与牙齿感觉神经有交叉的部位,导致牙痛的假象。对于有牙痛症状且服用常规牙痛药物无效的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要考虑心肌缺血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心电图等相关项目。
(四)肩背部不适
肩背部不适也是心肌缺血的不典型症状之一,表现为肩背部的酸痛、沉重感等。这是由于心肌缺血产生的异常神经冲动传导至肩背部的神经所致。对于长期有肩背部不适但检查颈椎等无明显问题的人群,要考虑心肌缺血的可能,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三、不同人群心肌缺血早期症状的特点
(一)老年人
老年人的痛觉神经敏感度下降,所以心肌缺血的胸痛等典型症状可能不明显,更多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等,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肌缺血的症状容易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掩盖,所以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乏力等情况时,要高度警惕心肌缺血。
(二)女性
女性心肌缺血早期症状相对不典型,除了可能出现上述不典型症状外,还可能表现为情绪异常,如莫名的焦虑、抑郁等,这是因为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心肌缺血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可能更多通过情绪等方面体现。所以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情绪改变时,也需要考虑心肌缺血的可能。
(三)年轻人
年轻人如果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出现心肌缺血的早期症状,如心悸、轻度的胸痛等。但年轻人往往容易忽视这些症状,因为自认为身体状况好,不觉得是严重问题,所以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年轻人,出现心悸、轻度胸痛等情况时,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并就医检查。
(四)有基础病史人群
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本身心血管系统已经存在一定问题,心肌缺血的早期症状可能会更频繁或更不典型。例如,冠心病患者本身血管已经有狭窄等病变,心肌缺血时可能更早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而且这些人群需要更密切监测自身症状,因为他们发生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