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可致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源性休克(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右心衰竭有体循环淤血表现(肝脏淤血肿大、胃肠道淤血、颈静脉怒张);老年人心衰呼吸困难不典型、心源性休克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儿童心衰呼吸困难为呼吸急促伴三凹征、水肿明显且进展快。
一、急性左心衰竭导致的严重症状
(一)严重呼吸困难
1.表现形式
患者会出现端坐呼吸,即患者不能平卧,必须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才能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这是因为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肺淤血,从而使呼吸困难加剧。例如,有研究表明,左心衰竭时肺循环淤血,平卧时膈肌上抬,胸腔容积减小,肺的顺应性降低,导致呼吸更加困难。
还会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且小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加,同时夜间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有关。
(二)心源性休克相关表现
1.血压下降
收缩压可降至90mmHg以下,且持续下降。因为心衰时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求,导致外周循环灌注不足,血管收缩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血压降低。例如,一些研究显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心输出量显著降低,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这会进一步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脉压差减小,正常脉压差为30-40mmHg,当心衰导致心源性休克时,脉压差可小于20mmHg。这是由于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降低明显,而舒张压相对变化不大所致。
2.组织灌注不足
皮肤苍白、湿冷,这是因为外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皮肤的血液灌注不足。例如,患者的皮肤会呈现出灰白色或发绀色,触摸时感觉冰冷且潮湿。
尿量减少,由于肾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量明显减少,严重时可出现少尿(尿量<400ml/d)或无尿(尿量<100ml/d)。
二、右心衰竭导致的严重症状
(一)体循环淤血相关表现
1.肝脏淤血肿大
肝脏会迅速肿大,且有压痛。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肝脏淤血,肝包膜被牵拉,引起疼痛。例如,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体积增大,质地较硬,压痛明显。长期的肝脏淤血还可能导致心源性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腹水等。
2.胃肠道淤血
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导致患者进食后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比如,患者可能在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进而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3.颈静脉怒张
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这是右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在半卧位时,颈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颈静脉搏动增强。其机制是右心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升高,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颈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出现颈静脉怒张。
三、不同人群心衰严重症状的特点
(一)老年人
1.呼吸困难表现不典型
老年人对呼吸困难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而是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稍微活动如快走、爬楼梯等就出现气促加重的情况。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储备本身就较低,心衰时症状的表现相对隐匿。例如,一位70岁的老人,平时还能缓慢步行1公里,在心衰加重时,可能快走几百米就感觉气不够用,需要停下来休息。
2.心源性休克发生时更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本身就处于衰退状态,当心衰导致心源性休克时,更易出现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比如,脑灌注不足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意识障碍,肾功能急剧恶化导致少尿或无尿等情况更为常见。这是由于老年人的器官血管弹性降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在心输出量减少时,更容易出现重要器官的灌注不足。
(二)儿童
1.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
儿童心衰时,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可能超过60次/分。同时可能伴有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这是因为儿童的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心衰时肺淤血导致呼吸肌做功增加,从而出现呼吸急促和三凹征。例如,一个2岁的心衰患儿,呼吸频率可能达到70-80次/分,并且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三凹征。
2.水肿表现更明显且进展快
儿童心衰时水肿可能更易出现,且进展迅速。常见于眼睑、颜面、下肢等部位。这是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功能相对不完善,心衰导致钠水潴留时,水分更容易在组织间隙积聚。比如,可能在1-2天内患儿的下肢就出现明显的可凹性水肿,且水肿范围迅速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