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可从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类两方面来认识。分子分型包括Luminal型(含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增殖指数相对较低,各年龄段可发病,生活方式影响相关健康管理)、HER2过表达型(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各年龄段可发病,健康生活方式助于维持状态,抗HER2治疗关键)、三阴性乳腺癌(ER、PR和HER2均阴性,侵袭性强、复发转移风险高、预后差,各年龄段可发病,健康生活方式增强抵抗力,治疗依赖化疗等)。组织学分类有非浸润性癌(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导管内,预后好;小叶原位癌,起源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前病变,发展为浸润性癌风险低,各年龄段可出现,主要靠定期检查监测)和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各年龄段可发病,健康生活方式助降低发病风险及监测复发;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呈单行串珠状等浸润,临床表现有时不典型,治疗需个性化;特殊类型浸润癌包括髓样癌、黏液腺癌、乳头状癌等,各有特点,治疗需针对性,各年龄段可发病,健康生活方式助整体健康)。
一、分子分型
1.Luminal型
特点:这类乳腺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呈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呈阴性,且Ki-67增殖指数相对较低。Luminal型又可进一步分为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LuminalA型通常预后较好,肿瘤生长相对缓慢;LuminalB型根据HER2是否过表达以及Ki-67的水平等有不同的预后情况。从年龄因素来看,各年龄段女性都可能出现Luminal型乳腺癌,年轻女性中也有一定比例。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激素水平异常等可能与Luminal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激素相关指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整体健康管理。
2.HER2过表达型
特点: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这类乳腺癌通常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生长较快,预后相对Luminal型在某些情况下稍差,但随着抗HER2靶向药物的应用,预后有了显著改善。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生活方式因素中,目前没有明确的生活方式因素直接导致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身体整体状态维持,对于患者而言,规范的抗HER2治疗是关键。
3.三阴性乳腺癌(TNBC)
特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均呈阴性。这类乳腺癌具有侵袭性强、复发转移风险高、预后相对较差等特点。在年龄分布上,各年龄段都有发病可能,年轻患者中相对常见。生活方式对其发生的直接影响不明确,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增强身体抵抗力。由于缺乏特定的靶向治疗靶点,治疗主要依赖化疗等手段,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耐受性等情况。
二、组织学分类
1.非浸润性癌
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处于早期阶段,预后通常较好。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女性,都可能发生,生活方式因素一般不直接导致导管内癌的发生,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整体乳腺健康维护。治疗上通常可以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低。
小叶原位癌:起源于乳腺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前病变,癌细胞局限于小叶导管和腺泡内,未突破基底膜。其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出现,生活方式对其影响不大,主要通过定期乳腺检查来监测病情变化。
2.浸润性癌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生长。其生物学行为多样,预后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分型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等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对于已患病的患者,规范治疗后需要长期随访监测复发等情况。
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呈单行串珠状或细条索状浸润于纤维间质之间,或环形排列在正常导管周围。其临床表现有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在年龄、性别分布上无特殊倾向,生活方式对其影响不直接,治疗原则与其他浸润性癌类似,但需要根据具体病理特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特殊类型浸润癌:包括髓样癌、黏液腺癌、乳头状癌等多种类型。例如髓样癌,癌组织体积较大,边界清楚,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黏液腺癌中含有大量黏液成分。这些特殊类型浸润癌在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各有特点,治疗也需要根据各自的病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处理,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发生,生活方式因素一般不直接决定此类癌症的发生,但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整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