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有典型症状和积液性心包炎症状及全身症状。典型症状中的胸痛多见于急性非特异性及感染性心包炎,性质尖锐与呼吸运动有关;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有抓刮样粗糙的心包摩擦音。积液性心包炎突出症状是呼吸困难,大量积液可致心脏压塞出现Beck三联征、奇脉及体循环淤血表现。全身症状感染性心包炎多伴发热,有相应结核中毒等表现,非感染性一般无发热或低热,且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对各症状有一定影响。
一、典型症状
胸痛:是心包炎最常见的症状,多见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及感染性心包炎。疼痛性质可尖锐,与呼吸运动有关,常因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或吞咽而加重;部分患者的胸痛类似心肌缺血,需注意鉴别。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颈部、左肩、左臂及上腹部等。
年龄因素:儿童心包炎引起的胸痛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哭闹不安等非特异性表现,这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有关。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胸痛表现不同,但不同性别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可能有一定个体差异。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身体整体状态,但对心包炎胸痛本身的直接影响不大,主要是通过影响基础健康间接起作用。
病史:有心脏病史、感染病史等的患者发生心包炎时,胸痛可能与原有疾病相关表现相互干扰,需仔细鉴别。
心包摩擦音: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呈抓刮样粗糙音,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为明显;坐位时身体前倾、深吸气或将听诊器胸件加压更易听到。心包摩擦音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数周,当积液增多将二层心包分开时,摩擦音可消失。
年龄因素:儿童的心包摩擦音听诊可能需要更仔细的操作和经验,因为儿童心包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可能影响摩擦音的听诊清晰度等。
性别因素: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的心包摩擦音听诊差异,但不同性别个体的体型等差异可能对听诊有一定影响,比如较肥胖的人可能影响摩擦音的传导和听诊效果。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影响心包摩擦音的产生,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心脏等器官的健康,间接与心包炎的发生发展相关,进而影响摩擦音出现的情况。
病史:有相关基础病史的患者出现的心包摩擦音可能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判断,比如有风湿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的心包摩擦音可能与风湿活动相关。
二、积液性心包炎的症状
呼吸困难:是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严重时患者可呈端坐呼吸,身体前倾、呼吸浅快,伴有发绀。呼吸困难的发生与心包积液导致心脏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加重有关。
年龄因素:婴幼儿心包积液时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因为婴幼儿胸廓等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心肺功能储备相对较弱,少量积液就可能明显影响呼吸。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呼吸困难表现不同,但女孩和男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廓等的差异可能对呼吸困难的程度有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长期卧床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呼吸困难的感觉,因为活动量减少会影响心肺功能的锻炼和适应能力。
病史:有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心包积液时,呼吸困难可能更严重,因为心肺功能相互影响,原有肺部疾病会加重肺淤血等情况。
心脏压塞症状:大量心包积液可导致心脏压塞,出现Beck三联征,即低血压、心音低弱、颈静脉怒张。还可出现奇脉,表现为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又恢复原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如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等。
年龄因素:儿童心脏压塞时的表现可能更急骤,因为儿童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Beck三联征等表现可能更明显且进展快,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性别因素: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的心脏压塞相关症状差异,但在儿童中,女孩和男孩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发育有一定差异,可能对心脏压塞的耐受和表现有细微不同。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脏压塞本身的影响不大,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心脏功能,在发生心脏压塞时能相对更好地耐受一定时间等。
病史: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的患者发生心包积液导致心脏压塞时,症状可能更复杂,因为原有心脏结构异常会影响心脏的代偿和压塞后的表现。
三、全身症状
发热:感染性心包炎多伴有发热,可表现为低热或高热,如结核性心包炎常为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非感染性心包炎如肿瘤性、尿毒症性等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
年龄因素:儿童感染性心包炎发热表现可能多样,婴幼儿可能体温波动较大,且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热特点与成人不同,可能更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
性别因素: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的发热差异,但女孩和男孩在感染后的免疫反应等可能有一定差异,从而影响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性心包炎发热的发生风险,比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病史: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发生心包炎时发热可能不典型,且更易反复,因为免疫功能异常影响对感染的正常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