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腹痛、腹壁柔韧感等局部症状,腹水多为草黄色渗出液等,治疗需抗结核及对症支持;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胸膜炎症,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胸痛、呼吸困难等局部症状,胸水多为渗出液等,治疗需抗结核及必要时胸腔穿刺抽液,两者均遵抗结核原则但表现及治疗细节有别。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直接蔓延(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直接蔓延至腹膜)等途径感染腹膜。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多由肺结核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经淋巴道播散至胸膜,或直接蔓延至胸膜所致。
二、临床表现差异
(一)全身症状
结核性腹膜炎:
常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部分患者呈弛张热。中青年患者较多见,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显著性别差异较大差别,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决定发病,但生活贫困、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易患。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者风险更高。
可伴有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体重可逐渐下降。
结核性胸膜炎:
全身症状相对多样,起病可急可缓,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也可高热,伴有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同样中青年多见,性别差异不突出,生活方式影响同结核性腹膜炎,有结核接触史等情况易发病。
(二)局部症状
结核性腹膜炎:
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疼痛部位不定,有时在脐周,有时为全腹。可伴有腹胀,由于腹膜炎症刺激,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肠胀气等。
腹部体征:触诊有腹壁柔韧感,这是结核性腹膜炎的典型体征之一,系腹膜受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腹壁紧张度增加,似揉面感。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多位于脐周,肿块大小不一,边缘不整,表面不平,有时呈结节感。
结核性胸膜炎:
胸痛:起病初期多有胸痛,为针刺样疼痛,与呼吸运动有关,随胸腔积液增多,脏层和壁层胸膜分开,胸痛可缓解,但出现胸闷、气促。
呼吸困难:是较多见的症状,其程度与胸腔积液量和自身机体状况有关,积液量较多时,呼吸困难明显,患者可被迫采取半卧位以缓解呼吸困难。查体可发现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区别
(一)实验室检查
结核性腹膜炎: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
血沉:多增快,血沉增快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变,可作为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腹水检查:腹水多为草黄色渗出液,比重>1.018,蛋白质含量>30g/L,白细胞计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腹水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常增高,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有一定特异性。
结核性胸膜炎: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
血沉:多增快。
胸水检查:胸水多为渗出液,外观可为草黄色、血性等。白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ADA活性也常升高,若胸水查见结核分枝杆菌则可确诊,但阳性率较低。
(二)影像学检查
结核性腹膜炎:
X线检查:腹部平片有时可见钙化影,多提示陈旧性结核病灶。胃肠钡餐检查可发现肠粘连、肠结核、肠瘘、肠腔外肿块等征象,对诊断有辅助价值。
腹部B超:可发现腹腔积液、腹膜增厚、腹腔内包裹性积液及腹部肿块等情况,有助于了解腹腔内病变分布及积液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腹部B超表现类似,生活方式对其无直接影响,但腹水情况与患者营养状态等有关。
结核性胸膜炎:
X线检查:少量胸腔积液时仅见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时,表现为胸腔下部均匀的密度增高影,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大量积液时,患侧胸腔呈大片均匀致密影,纵隔向健侧移位。
胸部CT:对胸腔积液的检测比X线更敏感,能发现少量胸腔积液及肺内结核病灶,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各年龄组表现类似,生活方式影响同X线检查相关方面。
四、治疗原则
两者均需进行抗结核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抗结核治疗原则。
结核性腹膜炎: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关键,常用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联合用药。对于有大量腹水、伴有肠梗阻等情况时,可能需要适当的对症支持治疗,如腹腔穿刺放腹水缓解腹胀等症状,但需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进行。
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治疗同结核性腹膜炎,同时对于胸腔积液量较多引起明显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可进行胸腔穿刺抽液,以减轻症状,防止胸膜粘连增厚,但抽液需分次进行,每次抽液量不宜过多过快。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严格遵循抗结核药物的使用禁忌和剂量调整原则,儿童用药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抗结核方案,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则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状况,调整药物剂量,并注意观察药物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