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包括基础心脏疾病相关病因和其他诱发因素相关病因。基础心脏疾病相关病因有心肌损害(如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和心肌病)和心脏负荷过重(如压力负荷过重、容量负荷过重);其他诱发因素相关病因有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输液过多过快等,各病因具体情况如冠心病致急性心肌梗死可引发急性左心衰竭、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诱发因素等。
一、基础心脏疾病相关病因
1.心肌损害
缺血性心肌损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导致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进而引发急性左心衰竭。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20%-40%会在发病早期出现急性左心衰竭。
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引起心肌炎症,影响心肌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发作,这类患者的心肌收缩力普遍降低,射血分数下降。
2.心脏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过重:高血压患者如果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左心室需要克服增高的外周阻力来射血,导致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长期的压力负荷过重会使左心室心肌肥厚,进而发展为心肌重构,最终引发急性左心衰竭。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180/110mmHg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明显增加。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射血受阻,压力负荷过重,也可导致急性左心衰竭,研究发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约有15%-20%会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发作。
容量负荷过重: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在收缩期不仅要射血入主动脉,还要有部分血液反流至左心房,使左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增加;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由于心内存在异常的左向右分流,导致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例如,大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由于大量血液从左心室分流至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长期可引发急性左心衰竭,相关研究显示,未经治疗的大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在儿童期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较高。
二、其他诱发因素相关病因
1.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导致发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增加心脏的负荷,同时感染产生的毒素等可直接损害心肌。例如,在冬季,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尤其是本身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生呼吸道感染后,约有30%-50%会诱发急性左心衰竭发作。
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心内膜,引起瓣膜损害、心肌脓肿等,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急性左心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约有10%-20%会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尤其是累及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的患者,瓣膜功能异常严重影响心脏的血流动力学,进而引发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尤其是心室率很快的心房颤动,可使心脏舒张期明显缩短,影响心室充盈,导致心排出量急剧减少,从而引发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研究发现,心室率>150次/分钟的心房颤动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较高,约有20%-30%的心房颤动患者因快速心室率发作急性左心衰竭。室性心动过速时,心室收缩节律异常,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也极易导致急性左心衰竭,据统计,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约有15%-25%会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可使心室率过慢,心排出量降低,也可引发急性左心衰竭。例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室率<40次/分钟时,心脏的有效泵血明显减少,容易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
3.其他
妊娠和分娩:对于女性患者,妊娠和分娩是急性左心衰竭的一个重要诱因。妊娠后期孕妇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尤其是原有心脏疾病的孕妇,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在妊娠晚期或分娩过程中,心脏负荷急剧增加,容易诱发急性左心衰竭。研究表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约有5%-10%会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容易诱发急性左心衰竭。情绪激动如大喜大悲等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从而诱发急性左心衰竭。例如,一些原本有冠心病的患者,在情绪激动后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发作。
输液过多过快:对于任何人群,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或输液速度过快,可使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前负荷过重,尤其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引发急性左心衰竭。例如,临床中曾有因输液过快导致老年人心功能不全患者急性左心衰竭发作的病例报道,一般输入液体速度过快超过100ml/h时,就可能增加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