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可致二度心衰,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冠心病致心肌缺血等改变长期影响心脏功能致心衰;临床表现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下的症状体征;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BNP等辅助检查;治疗包括针对冠心病的药物、血运重建及针对心衰的一般、药物、器械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及有特殊病史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理生理机制
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心肌重构等病理改变,长期可影响心脏功能。当心脏在负荷增加等情况下,心肌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从而逐渐出现心衰表现。例如,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供血减少,心肌细胞功能受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逐渐下降,进而进入心衰阶段,可能达到二度心衰的程度。
二、临床表现及特点
1.症状方面
年龄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本身存在多器官功能衰退,发生二度心衰时,活动耐力下降表现可能更明显,比如更轻微的活动(如慢走几步)就会出现气短、乏力等心衰症状;而年轻冠心病患者发生二度心衰时,可能在相对较轻的活动量下才出现类似表现。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绝经后由于内分泌等变化,冠心病发病及心衰发生可能有一定特点,发生二度心衰时,可能在症状描述等方面与男性有一定细微差别,但总体核心表现为活动耐力受限等心衰表现。
生活方式因素: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冠心病患者,其心脏功能受损更快,发生二度心衰的风险可能更高。例如长期吸烟导致血管进一步痉挛、硬化,加重冠状动脉病变,影响心脏供血,加速心衰进展。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的患者,相对发生二度心衰的进程可能较慢。
病史因素:既往冠心病病史较长、未规范治疗的患者,发生二度心衰的可能性较大。比如既往冠心病多次发作心肌梗死,心肌损害严重,心脏功能逐渐减退,容易进入二度心衰状态。患者既往心衰病史情况也会影响,若有过心衰病史,再次发生二度心衰的风险会增加。
活动时表现:二度心衰患者在平时一般活动下,如快走、上下楼梯等,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但活动耐量明显低于正常人。
2.体征方面
可能有肺部啰音,尤其是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提示肺淤血。心脏查体可能有心界扩大、心率加快、奔马律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冠心病病史,包括心肌梗死发作情况、治疗情况等,以及心衰相关症状出现的时间、活动受限情况等。
2.体格检查:如上述的肺部啰音、心脏体征等检查。
3.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发现冠心病相关的ST-T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以及心衰时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等。
超声心动图:能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测量射血分数等指标,判断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情况,有助于明确是否达到二度心衰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例如通过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来判断心脏泵血功能状态。
BNP(脑钠肽)或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二度心衰患者体内BNP或NT-proBNP水平会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心衰的指标,并且能一定程度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
四、治疗原则
1.针对冠心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稳定斑块、改善心肌供血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等)。
血运重建治疗:对于适合的患者可考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改善心肌供血,从根本上改善心脏功能,延缓心衰进展。
2.针对心衰的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避免劳累、感染等加重心衰的诱因。对于不同年龄患者,休息方式和强度需要适当调整,比如老年患者休息时要保证舒适的体位等;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等。合理饮食,限制钠盐摄入等。
药物治疗: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抑制心肌重构;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但要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等。
器械治疗:对于符合指征的患者,可考虑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器械等,改善心脏收缩不同步,提高心脏泵血功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冠心病合并二度心衰患者,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所以用药剂量需要谨慎调整。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等,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反应可能更敏感。
2.儿童患者:儿童冠心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合并心衰,治疗上更需谨慎。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对儿童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用于儿童心衰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且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等情况。治疗过程中要注重非药物干预的基础,如合理的营养支持等。
3.女性患者:女性冠心病合并二度心衰患者,在治疗中要考虑其特殊的生理情况,如月经周期等对药物反应的可能影响。同时,在心理关怀方面要更加重视,因为女性可能在患病后心理压力更大,而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心衰的预后。
4.有特殊病史患者:比如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二度心衰患者,在血糖控制和心脏药物治疗上需要综合考虑。要注意降糖药物与心脏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血糖波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