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基础心脏疾病方面,冠心病可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病变包括病因多样的扩张型、肥厚型等原发性心肌病以及由长期大量饮酒等导致的继发性心肌病;心脏负荷过重分压力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和容量负荷过重如瓣膜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血管病等;其他因素有感染、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等也可诱发心力衰竭,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受影响且各有特点。
一、基础心脏疾病相关
(一)冠心病
冠心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得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血液供应不足,长期如此会造成心肌细胞受损、心肌重构。例如,有研究表明,约半数以上的心力衰竭患者有冠心病病史,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会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到冠心病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冠心病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但最终都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如果不积极控制病情,如不规范用药、不改善生活方式等,更容易进展为心力衰竭。
(二)心肌病变
1.原发性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心脏的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临床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会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通常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有乏力、呼吸困难等不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心力衰竭症状逐渐明显。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家族中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增高。
肥厚型心肌病:多为遗传性疾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可导致心室舒张功能受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部分会出现心力衰竭,尤其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患病,年轻人群中也时有发现,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需密切关注。
2.继发性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长期大量饮酒是主要病因,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直接毒害心肌细胞,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长期饮酒史的人群,若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等表现,应考虑酒精性心肌病可能,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男性相对更易因长期大量饮酒引发该疾病,不同年龄饮酒人群发病风险不同,年龄越大,长期饮酒对心脏的损害可能越严重。
二、心脏负荷过重相关
(一)压力负荷过重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左心室为了克服增高的阻力射血,逐渐发生心肌肥厚和心室重构。据统计,高血压患者中约有相当比例会发展为心力衰竭,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各个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都有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年龄较大的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脂等,会进一步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几率,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者在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都需要严格控制血压来预防心力衰竭。
2.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会导致左心室射血受阻,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引起心肌肥厚和心室功能减退。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主动脉瓣狭窄,但随着年龄增长,退行性变导致的主动脉瓣狭窄较为常见,患者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老年人群中相对更易发生此类情况。
(二)容量负荷过重
1.瓣膜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可由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多种原因引起,使得左心室在收缩期部分血液反流至左心房,增加左心室的容量负荷。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在中青年人群中曾较为常见,而老年退行性变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也不少见,患者会逐渐出现心力衰竭相关表现,如活动后气短、乏力等。
三尖瓣关闭不全:多由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扩张等原因导致,右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各种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基础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
2.先天性心血管病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会使左向右分流增加,导致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儿童时期发现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未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不同年龄段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心脏功能受损的进程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若不及时干预,成年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明显增高。
三、其他因素相关
(一)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感染会使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同时细菌毒素等会直接损害心肌。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因感染引发心力衰竭,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感染影响而导致心力衰竭发作。例如,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可使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加重,也可作为首发因素导致原本心脏功能正常的人群发生心力衰竭。
(二)心律失常
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收缩功能,导致心排血量降低,从而引发心力衰竭。不同年龄段均可出现心律失常,老年人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高,且一旦发生心房颤动,若心室率控制不佳,很容易进展为心力衰竭。年轻人群中也可能出现其他类型的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如室性心动过速等。
(三)妊娠和分娩
妊娠期女性心脏负担加重,尤其是在妊娠晚期和分娩期,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部分原本心脏功能有潜在问题的女性,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可能诱发心力衰竭,这与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如血容量增加、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改变等有关,产后心力衰竭也时有发生,需要密切关注产妇的心脏功能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