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适宜环境包括打造整洁有序安静的家居环境和建立规律生活作息;通过正向行为强化、专注力训练、情绪管理训练进行行为引导与训练;家校协同配合需主动与学校沟通并配合学校教育方法;还需寻求专业帮助,包括医疗评估与干预和参与专业康复训练,多方面助力多动症孩子改善状况。
一、营造适宜环境
1.家居环境:为多动症孩子打造一个整洁、有序且安静的家居环境。减少过多的视觉干扰和噪音源,比如将玩具分类收纳,保持房间光线柔和不刺眼等。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避免因环境因素分散其精力。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还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学习区域,用鲜明的色彩或图案进行区分,让孩子能快速进入学习或专注状态。
2.规律生活: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包括固定的起床、睡觉、进餐、学习和玩耍时间。规律的生活能让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形成稳定的生物钟,有利于其情绪和行为的稳定。例如,每天固定在某个时间段进行作业练习,固定时间上床睡觉等,让孩子的生活有章可循,减少因生活无规律导致的行为问题。对于青春期的多动症孩子,同样需要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一般来说,学龄期儿童每天需要10-13小时睡眠,青少年需要8-10小时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和情绪控制。
二、行为引导与训练
1.正向行为强化: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如安静坐着完成一定时间的作业、遵守约定的规则等,及时给予正向强化。可以采用物质奖励(如小贴纸、小零食等)或精神奖励(如表扬、拥抱、给予更多的自由时间等)。例如,设定一个积分制度,孩子每完成一次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就获得一定积分,积累到一定积分可以兑换孩子喜欢的玩具或活动。这种正向强化能让孩子逐渐巩固良好行为,因为孩子会因为期待奖励而更愿意遵循正确的行为模式。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奖励的形式和内容要有所区别,低龄儿童可能更关注小零食、小玩具等物质奖励,而年龄稍大的孩子可能更在意精神上的认可和一些特殊的活动安排。
2.专注力训练:进行专门的专注力训练活动。比如让孩子进行拼图游戏、走迷宫、听数并复述等。以拼图游戏为例,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能力的拼图,从简单的几块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孩子在专注拼搭的过程中提高注意力持续时间。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这类训练,长期坚持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学龄儿童,还可以在学校课堂上配合老师进行一些专注力相关的训练活动,如老师引导的注意力集中小游戏等。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提高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3.情绪管理训练:教导孩子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出现情绪激动、难以控制行为时,引导孩子通过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方式平复情绪。例如,教孩子在感到生气或烦躁时,先慢慢数5个数,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不同情绪以及应对方法。对于青春期的多动症孩子,由于其情绪波动可能更为明显,家长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孩子愿意倾诉自己的情绪困扰,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三、家校协同配合
1.与学校沟通:家长要主动与孩子的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多动症情况以及在家中的表现。老师在学校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适当的引导,比如在课堂上安排孩子承担一些需要专注和有序的小任务,如分发课本、整理讲台等,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又能帮助其集中注意力。同时,老师要避免在课堂上过度批评多动症孩子的一些不专注行为,而是采用温和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例如,当孩子偶尔走神时,用轻轻提醒的方式而不是严厉指责,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在学校也能处于一个相对宽松且有引导的环境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校老师的引导方式也需要相应调整,小学低年级孩子可能更需要老师用趣味性的方式进行引导,而高年级孩子则可以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培养其专注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2.配合学校教育方法: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在家中尽量配合实施。如果学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家长可以在家中模拟小组学习情境,让孩子参与其中,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在集体环境中的行为规范。同时,根据学校的作业布置情况,在家中协助孩子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遵循学校的作业要求和节奏。例如,学校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分时间段完成不同科目的作业,避免孩子因为多动症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作业拖延等问题。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协同配合下,逐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寻求专业帮助
1.医疗评估与干预:如果孩子的多动症症状较为明显,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如儿童心理科等。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并可能建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必要时可能会涉及到药物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判断和相关医疗规范),不过更多的是综合的行为干预等。例如,一些专业机构会为多动症孩子提供个性化的行为治疗方案,包括定期的心理咨询、行为训练指导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多动症儿童,早期的专业医疗干预尤为重要,能够在关键时期帮助孩子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参与专业康复训练:可以让孩子参与专业的多动症康复训练机构的训练。这些机构有专业的康复训练师,会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包括运动训练、认知训练等。运动训练有助于释放孩子过剩的精力,例如进行跳绳、篮球等运动,通过身体的活动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度;认知训练则着重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在参与专业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训练师的指导,在家中巩固训练成果。同时,要关注孩子在训练过程中的感受和进展,及时与训练师沟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训练方案,确保康复训练能取得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