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相关缓慢性类型、房室交界性逸搏与逸搏心律、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即为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也可见于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时。
2.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即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睡眠状态等,也可见于颅内疾患、严重缺氧、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以及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时。
3.窦性停搏: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可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颈动脉窦过敏、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脑血管意外等病变,应用洋地黄、胺碘酮等药物也可引起。
4.窦房传导阻滞:指窦房结冲动传导至心房时发生延缓或阻滞,分为三度,可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见于应用洋地黄、胺碘酮等药物时。
(二)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是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的心房激动,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肺心病等,以及药物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情况。
2.房性心动过速:可分为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肺心病等,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相对较少见;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多见于老年人,常发生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
3.心房扑动:是一种常见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称为孤立性心房扑动)。
4.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见于正常人,可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也常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
(三)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1.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是指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可前向和逆向传导,分别产生提前发生的QRS波群和逆行P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2.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可分为自律性和折返性两种,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3.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通常为良性,多见于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也可见于健康人。
(四)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等情况。
2.室性心动过速:可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可由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药物中毒(如胺碘酮、奎尼丁)、长QT间期综合征等引起;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如扩张型心肌病等。
3.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常危及生命,多见于缺血性心脏病,也可见于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触电、雷击等情况。
二、缓慢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相关缓慢性类型
如前面所述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等。
(二)房室交界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1.房室交界性逸搏:当窦房结冲动发放频率过慢,低于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时,房室交界区可发出冲动,激动心室,形成房室交界性逸搏,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情况。
2.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房室交界性逸搏称为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多见于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时,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人。
(三)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
1.室性逸搏:当房室交界区自律性也降低时,可由心室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形成室性逸搏,多见于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
2.室性逸搏心律: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逸搏称为室性逸搏心律,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变,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预后较差。
(四)传导阻滞
1.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一度、二度(二度Ⅰ型和二度Ⅱ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正常人或运动员,也可见于某些心脏病患者;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也可见于手术创伤、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2.室内传导阻滞: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主干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