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治疗包括创面清创(外科、酶学、自溶性清创)、创面抗感染(局部外用、全身应用抗感染药物)、促进创面愈合(生长因子类药物、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红外线照射);护理包括体位护理(定时翻身、使用体位辅助工具)、皮肤护理(保持清洁、保湿)、营养支持护理(合理饮食、营养评估调整)、创面敷料护理(选择合适敷料、定期更换并遵无菌操作)。
一、褥疮的治疗方法
(一)创面清创
1.外科清创:对于一些坏死组织较多的褥疮,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清除坏死组织,如使用手术刀等器械进行清创,但要注意操作的精细性,避免损伤周围健康组织。这一方法适用于褥疮局部坏死组织明显且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通过清除坏死组织,能为创面愈合创造良好的局部环境。
2.酶学清创:利用胶原蛋白酶等酶类物质来分解坏死组织。胶原蛋白酶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坏死组织中的胶原蛋白,使其分解,从而达到清创的目的。该方法相对较为温和,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较小,适用于一些坏死组织不是特别严重的褥疮情况。
3.自溶性清创:利用创面自身的渗出物中的酶来分解坏死组织。通过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促进自身酶对坏死组织的分解。例如使用一些具有保湿作用的敷料覆盖创面,创造有利于自溶性清创的条件。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褥疮的早期或轻度坏死情况,操作相对简单,患者痛苦较小。
(二)创面抗感染
1.局部外用抗感染药物:根据创面的感染情况,可选用合适的局部抗感染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等。莫匹罗星对多种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能抑制创面的细菌生长,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对于一些轻度感染的褥疮创面,局部外用抗感染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2.全身应用抗感染药物:如果褥疮感染较为严重,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可能需要全身应用抗感染药物。此时需要根据病原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如果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会选用苯唑西林等抗生素,但在使用全身抗感染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剂量等,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等问题。
(三)促进创面愈合
1.生长因子类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能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加快创面的愈合。这类药物可以局部应用于褥疮创面,通过促进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加速创面的修复过程。例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将其涂抹在褥疮创面上,能为创面愈合提供有利的生物学因素。
2.物理治疗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可以杀灭创面的细菌,促进创面的血液循环,刺激细胞的代谢和增殖,从而促进创面愈合。一般采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对褥疮创面进行照射治疗,但要注意照射的剂量和频率,避免过度照射导致皮肤损伤。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的代谢水平,促进创面的修复。通过红外线的热效应,使创面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有利于创面愈合。
二、褥疮的护理方法
(一)体位护理
1.定时翻身: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时翻身是预防和护理褥疮的重要措施。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调整翻身间隔时间。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粗暴动作,防止擦伤皮肤。例如对于年龄较大、皮肤较为脆弱的患者,翻身时更要小心操作。翻身时可以采用仰卧、侧卧等不同的体位交替进行,侧卧时一般保持侧卧角度在30°左右较为合适,这样可以减轻身体对局部骨骼突出部位的压迫,如骶尾部、髋部、足跟等部位,减少褥疮发生的风险。
2.使用体位辅助工具:可以使用气垫床、减压床垫等辅助工具。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患者身体与床面的接触部位不断变化,分散身体的压力;减压床垫则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能有效降低局部压力。对于一些长期卧床且有褥疮风险的患者,使用体位辅助工具能更好地减轻局部压力,预防褥疮的发生或促进已有的褥疮愈合。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一般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全身皮肤擦拭,对于容易出汗的部位要增加清洁次数。清洁时要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等。例如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皮肤娇嫩,更要选择温和的婴儿专用清洁产品。清洁后要轻轻擦干皮肤,保持皮肤干燥。
2.皮肤保湿:使用合适的皮肤保湿剂保持皮肤的湿润,防止皮肤干燥开裂。对于老年人等皮肤较为干燥的人群,皮肤保湿尤为重要。可以选择一些含有甘油等保湿成分的皮肤保湿剂,涂抹在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但要注意避免保湿剂污染创面,如果创面已经存在,在涂抹保湿剂时要避开创面区域。
(三)营养支持护理
1.合理饮食: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等对于创面愈合重要的营养素。蛋白质是创面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患者可以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C、维生素E等对创面愈合也有促进作用,患者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对于一些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的摄入。
2.营养评估与调整: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饮食方案。例如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褥疮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饮食上要遵循糖尿病饮食的原则,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于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要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营养食物。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促进褥疮的愈合。
(四)创面敷料护理
1.敷料选择:根据褥疮的不同阶段和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例如对于湿性、渗出较多的创面,可以选择具有吸收渗出液功能的湿性敷料;对于干性、轻度渗出的创面,可以选择透气性好的干性敷料。不同的敷料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敷料更换: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根据敷料的类型和创面的渗出情况来确定更换频率。如果敷料被渗液浸透,要及时更换,避免细菌滋生。更换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创面感染。例如在更换褥疮创面敷料时,要先进行手部消毒,然后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操作,更换后的敷料要妥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