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完全中断的三度阻滞,儿童多与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有关,成人常见病因有冠心病、心肌病等,不良生活方式间接相关,表现为心悸等症状及心率慢规则等体征,靠心电图等诊断,急性有症状需临时起搏器,慢性有适应证植永久起搏器,预后与基础病因相关可逆因素引起者预后较好器质性心脏病引起者较差儿童及老年患者需综合考虑。
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传导系统中发生完全性的阻滞,使得心房的激动不能传导至心室,也被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活动由窦房结发出,然后通过房室结传导至心室,从而引起心室的收缩。而在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时,这种电信号的传导完全中断。
病因方面
年龄与基础疾病因素:在儿童中,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有关,比如先天性房室传导系统发育异常等情况;在成人中,常见的病因有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累及房室结相关区域时,心肌缺血坏死会影响房室传导;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肌的病变会干扰电信号的传导;还有心脏手术损伤,例如心脏瓣膜置换术等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房室传导系统;另外,一些药物中毒(如洋地黄中毒等)、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等)也可能引发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基础,所以不良生活方式间接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相关。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晕厥、阿-斯综合征发作。如果心室率过慢,会导致心排出量明显减少,进而影响重要脏器的供血,比如脑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头晕等表现。对于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心脏供血不足会影响身体各器官的营养供应。
体征方面:听诊时可发现心率缓慢且规则,成人一般心率在40次/分钟以下,儿童可能有相应年龄段偏低的心率情况。同时,可能会出现大炮音,这是由于心房和心室收缩不同步,心房收缩时心室部分处于舒张状态,房室瓣位置较低,心房收缩时血液快速流入心室,引起房室瓣突然关闭产生的响亮额外心音。
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依据。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P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阻滞部位,如果阻滞部位在希氏束近端,QRS波群形态正常;如果阻滞部位在希氏束远端或双侧束支,则QRS波群增宽畸形。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长时间记录心脏电活动,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患者在不同状态下的心律情况,发现一些短暂发作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
治疗与预后
治疗措施:对于急性发生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患者有明显症状,如头晕、晕厥等,需要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来维持心室率,保证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对于慢性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若有适应证则需要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
预后情况:预后与基础病因密切相关。如果是由可逆因素引起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在去除病因后可能预后较好;但如果是由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预后相对较差,患者可能会反复出现心律失常相关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功能的长期维持情况,永久起搏器的长期使用也需要关注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等问题。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和预后评估上需要更加综合全面地考虑,要权衡植入起搏器的获益与风险等多方面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