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医学无证据表明因体内湿气重致。其临床表现因年龄等有别,诊断靠病史等,需与其他病鉴别。治疗分一般和药物,一般要找诱因、避刺激、保湿,药物按分期严重程度选,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
内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从而诱发或加重湿疹。例如,有研究表明,某些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发生湿疹的概率可能会增加,因为胃肠道功能异常可能影响机体对过敏原等的处理。
外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另外,某些食物也可使某些人湿疹加重,比如鱼虾、牛羊肉等。
湿疹的临床表现及相关人群特点
不同年龄人群的表现
婴儿湿疹:婴儿湿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多在出生后1-3个月开始发病。初发时多为颊部红斑,随后可出现丘疹、丘疱疹等,严重时可融合成片,搔抓后可有渗出、结痂等表现。婴儿湿疹与婴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系统不成熟等因素有关,且婴儿皮肤娇嫩,对外界刺激更敏感,需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过度清洗等。
儿童及成人湿疹:儿童和成人湿疹可发生在身体的多个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肥厚、粗糙、苔藓样变等多形性皮疹,伴有明显瘙痒。儿童湿疹可能与接触过敏原(如某些玩具材质、衣物材质等)、饮食等有关;成人湿疹则可能与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生活压力等因素相关。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患湿疹需要特别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湿疹的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以缓解症状、保护皮肤屏障为主,如使用温和的保湿剂等。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因素也可能影响湿疹的病情。
老年人:老年人湿疹患者皮肤多伴有干燥、萎缩等情况,治疗时除了针对湿疹的常规处理外,更要注重皮肤的保湿,可适当使用一些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产品。而且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在治疗湿疹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湿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等进行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家族过敏史等,再结合皮肤的临床表现来确诊。例如,对于有典型多形性皮疹、对称性分布、瘙痒剧烈等表现的患者,结合病程等特点可考虑湿疹的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相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相对单一;神经性皮炎常表现为皮肤苔藓样变,瘙痒剧烈,病程慢性;特应性皮炎常有家族过敏史,除了皮肤表现外,还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其他特应性疾病表现。
湿疹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寻找可能诱因,如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思想情绪等,对全身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如有无慢性病灶和内脏器官疾病。避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接触过敏原等。注意皮肤保湿,使用温和的保湿剂可以帮助修复皮肤屏障,缓解湿疹症状。
药物治疗:根据湿疹的不同分期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急性期无渗出或渗出不多者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等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等。对于瘙痒剧烈的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等。但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尤其是特殊人群更要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