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各自规律且无固定关系、心室率缓慢,QRS波群形态取决于阻滞部位,可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或室性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40-60次/分钟,室性逸搏心律QRS波群形态增宽畸形频率20-40次/分钟,儿童和成年人因自身特点在各情况上有不同影响及需关注的方面。
一、P波与QRS波群各自规律且无固定关系
P波规律出现:心房按自身的节律发放冲动,表现为P波有其固定的频率和形态,在心电图上能看到一系列规律排列的P波。
QRS波群规律出现:心室按自身的节律产生激动,QRS波群也有其固定的频率和形态。
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心房激动和心室激动各自独立,P波的出现与QRS波群的出现没有固定的关联,即P波频率与QRS波群频率不同,且找不到P波与QRS波群之间固定的传导关系。
二、心室率缓慢
成人心室率通常<40次/分钟: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的起搏点发放冲动的频率较慢,对于成年人来说,正常窦性心率是60-100次/分钟,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明显低于正常范围,一般低于40次/分钟。
儿童心室率相对稍快但仍缓慢:儿童的心脏生理功能与成人有差异,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也会明显低于其自身年龄段应有的正常心率范围,一般也低于40次/分钟左右,这是因为心脏的传导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但高度阻滞时同样存在心室激动发放缓慢的情况。
三、QRS波群形态取决于阻滞部位
阻滞部位在房室束分支以上:
心电图表现:QRS波群形态正常,因为心室的激动是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心室除极顺序基本正常,所以QRS波群时限<0.12秒。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时期如果阻滞部位在房室束分支以上,QRS波群形态正常的情况与成人相似,但要注意儿童心脏传导系统的特点,其传导系统相对脆弱,更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传导阻滞,但形态上仍可能表现为正常QRS波群形态。
阻滞部位在房室束分支以下:
心电图表现:QRS波群形态增宽,时限≥0.12秒,因为心室的激动是通过心室自身的起搏点发放冲动,除极顺序发生改变,导致QRS波群形态异常。
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有基础的心脏疾病病史,如心肌梗死等导致房室束分支以下阻滞,那么QRS波群增宽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而且儿童如果有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导致阻滞部位在房室束分支以下,也会出现QRS波群增宽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心脏功能变化。
四、可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或室性逸搏心律
交界性逸搏心律:
心电图特征: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一般为40-60次/分钟,是因为当房室传导阻滞时,交界区的起搏点发放冲动来代替房室传导,激动心室。
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儿童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时,要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儿童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交界性逸搏心律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需要关注儿童的活动耐力等情况;成年人如果有长期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心脏传导系统病变的风险,进而更容易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等情况。
室性逸搏心律:
心电图特征:QRS波群形态增宽畸形,频率一般为20-40次/分钟,是由于心室自身的起搏点发放冲动,心室除极顺序异常。
病史与特殊人群:有心肌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室性逸搏心律,因为心肌病变会影响心室的传导和起搏功能;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出现室性逸搏心律,往往提示心脏传导系统有较为严重的病变,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因为儿童心脏功能代偿能力相对较差,室性逸搏心律可能会导致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影响重要脏器的供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