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对干眼症有内治法、外治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内治法分阴虚夹热证用百合固金汤加减、气血不足证用归脾汤加减;外治法有中药熏洗及按摩睛明穴、四白穴、太阳穴等;中重度干眼症可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需避免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等,孕妇中药治疗需谨慎,老年人中医治疗重补肝肾且按摩等要注意力度适中及生活方式配合。
阴虚夹热证:常见于长期用眼、年老体衰等人群,多表现为眼干涩、灼热感、视物模糊等。可选用百合固金汤加减,方中百合、生地等滋阴清热,临床研究表明该方对改善干眼症患者的泪液分泌等有一定作用,能通过调节机体阴虚夹热的状态来缓解眼部不适。
气血不足证:多见于体质虚弱、长期劳累者,表现为眼干涩、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以归脾汤为基础方进行调理,归脾汤中的黄芪、当归等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研究发现气血不足型干眼症患者经归脾汤加减治疗后,眼部干涩等症状及气血状态均有改善。
中医外治法
中药熏洗
采用具有清热润燥、祛风止痒作用的中药方剂进行熏洗,常用药物有菊花、金银花、黄柏等。对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导致用眼过度的人群,通过中药熏洗可使药物蒸汽直接作用于眼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干涩等症状,临床观察显示一定比例的干眼症患者经中药熏洗后症状能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穴位按摩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按摩睛明穴可起到疏通眼部经络气血的作用。对于各年龄段因用眼不当等引发干眼症的人群均适用,通过适度按摩睛明穴,能调节眼部气血运行,缓解眼干涩等不适。
四白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按摩四白穴有助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无论是青少年因过度用眼还是中老年因机体功能衰退出现的干眼症,按摩四白穴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眼部干涩等症状。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按摩太阳穴可调节头部气血,对缓解干眼症有帮助。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者,按摩太阳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眼部不适。
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于中重度干眼症患者,可在西医常规治疗(如使用人工泪液等)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例如在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干涩症状的同时,配合中药内服调理机体状态,能取得更好的疗效。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能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眼部症状和整体机体状况,尤其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干眼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兼顾基础疾病与眼部病变,提高治疗效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干眼症相对较少见,但若出现也需谨慎处理。尽量避免儿童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等,非药物干预如眼部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以患儿能耐受为准)、适度眼部按摩等可作为首选。因为儿童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中医调理可从健脾养肝等方面入手,如选用一些药性平和、适合儿童的健脾养肝中药进行辅助调理,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孕妇
孕妇患干眼症时,中医治疗需格外谨慎。一般优先采用温和的非药物疗法,如适当眼部休息、眼部热敷(温度适中)等。若需中药治疗,应选择对胎儿无不良影响的药物,避免使用具有活血化瘀、峻下逐水等可能影响胎儿的中药,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充分考虑胎儿安全。
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干眼症多与肝肾亏虚等有关。中医治疗可在辨证基础上,适当加重补肝肾的药物应用,如枸杞子、女贞子等。同时,老年人在进行眼部按摩等外治法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眼部损伤。在生活方式上,应提醒老年人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等,以配合中医治疗更好地缓解干眼症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