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包括典型部位(胸骨体上段或中段后,可放射至肩、臂等)和不典型部位疼痛;疼痛性质有压迫、发闷等常见表现及变异型的剧烈持久型;诱因有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饱食等;持续时间一般3-5分钟不超15分钟,超20分钟需警惕心梗;缓解方式为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其症状多样,不同人群有差异,出现类似症状高危人群需及时就医。
疼痛部位
典型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例如,很多患者会感觉左侧胸部及左上肢内侧出现疼痛不适。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疼痛放射部位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女性患者疼痛放射部位可能更不典型,老年患者可能疼痛部位感知不如年轻人敏锐。
不典型部位:部分患者疼痛可出现在上腹部至咽部之间的任何部位,比如有的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有过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现非典型部位疼痛更要警惕心绞痛可能。
疼痛性质
常见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例如,患者可能感觉胸部有重物压迫感,呼吸不畅。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的人群,更要关注胸痛性质,因为这类人群心绞痛发病风险较高。
变异型心绞痛:疼痛可较为剧烈,且可持续时间较长。一些有冠状动脉痉挛因素的患者可能出现此类较特殊性质的疼痛。
疼痛诱因
体力活动:步行快、登山、上楼、骑车等剧烈运动或劳累时可诱发心绞痛。比如快速爬3层楼梯后出现胸痛不适。不同年龄人群体力活动耐受量不同,年轻人可能能耐受较强体力活动,而老年患者稍一活动就可能诱发。有冠心病病史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体力活动时更易触发心绞痛。
情绪激动: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情绪波动时可诱发。像与人激烈争吵后出现胸痛。性格易激动、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情绪因素诱发心绞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寒冷刺激: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可诱发,如冬季从温暖室内走到寒冷室外。老年人对寒冷刺激更敏感,血管收缩反应更强烈,容易因寒冷诱发心绞痛。
饱食:进食大量食物尤其是高脂餐、过量饮酒后也可能诱发,这是因为进食后胃肠道需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且血脂升高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肥胖、有高脂血症病史的人群饱食后更易发生心绞痛。
疼痛持续时间
一般情况: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缓解,一般不超过15分钟。若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甚至更长,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不同年龄患者持续时间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有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总体仍遵循大致的时间范围规律。有过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较长时间心绞痛时需高度重视。
缓解方式
休息:一般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休息片刻即可缓解。比如停止步行,原地站立休息后胸痛逐渐减轻。对于正在进行体力活动诱发心绞痛的患者,立即停止活动休息是首要的缓解措施。
含服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1-3分钟内多可缓解。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况来缓解疼痛。但如果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不缓解,需考虑其他情况,如药物失效、心肌梗死等。不同年龄患者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可能略有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对药物吸收等有一定影响,但总体仍以硝酸甘油作为常用的缓解心绞痛药物。
总之,心绞痛的症状表现多样,了解这些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识别心绞痛非常重要,不同人群在症状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当出现上述类似症状时,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