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时间延长超过正常范围但每个心房激动仍能传入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且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房室结内传导延迟及可能与心肌代谢、自主神经功能等有关,临床意义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对心脏功能影响一般较小但严重心脏疾病引起的可能影响,特殊人群儿童要考虑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及相关情况,老年人要考虑心血管系统退行性变等因素及整体健康状况。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传导时间延长,超过正常范围,但每个心房激动仍能传入心室,心电图上表现为PR间期延长,成人PR间期>0.20秒(老年人PR间期>0.22秒),且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
1.心电图特征
PR间期:是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的起点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一般在0.12~0.20秒,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超过这个正常上限。
传导情况:心房的电活动能顺利通过房室结传到心室,只是传导速度比正常减慢。
发生机制
房室结内传导延迟:最常见的是房室结的传导功能出现轻度异常,导致电信号通过房室结的时间延长。例如,可能是房室结细胞的不应期、传导性等发生了改变,使得激动在房室结内的传导速度减慢。
其他可能因素:也可能与心肌的代谢、自主神经功能等有关。比如,在一些生理情况下,如运动员或长期从事体力活动的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可能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在病理情况下,如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也可能导致房室结传导延迟,从而引发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意义
生理性情况:部分健康人可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尤其在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可能导致PR间期轻度延长,但一般不伴有明显的症状,对心脏的泵血功能影响较小。例如,一些年轻的健康个体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可能发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没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病理性情况:在患有某些心脏疾病时也可能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导致房室结供血不足,影响传导)、心肌炎(心肌炎症影响房室结的正常功能)、心肌病等。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基础疾病,并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冠心病患者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要评估心肌缺血的情况,可能需要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心肌炎患者则需要针对心肌炎症进行相应处理。
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一般来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影响较小,因为心房仍能规律地将血液挤入心室,心室的射血功能基本能够维持正常水平。但如果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严重的心脏疾病引起,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例如,长期的心肌缺血导致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若不及时治疗,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要考虑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如儿童迷走神经张力较高时可能出现PR间期轻度延长。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引起,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情况,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问题。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心血管系统退行性变等因素。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心脏传导系统老化等有关。老年人如果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更全面地评估整体健康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和处理。例如,老年人合并糖尿病时,在治疗相关心脏问题的同时,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对心脏病变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