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前置胎盘需一般处理(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保持规律生活方式)、医疗监护(密切观察阴道流血、胎心胎动,定期超声检查、监测血压血常规,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关注特殊人群(高龄孕妇密切监测胎儿发育、关注心理,有基础疾病孕妇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保胎对症处理需遵医嘱权衡利弊用药。
一、一般处理
1.休息
完全前置胎盘孕妇需绝对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佳,这样可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自发性子宫收缩。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及剧烈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可能会加重子宫下段的扩张,导致胎盘剥离面出血增多。不同年龄的孕妇,休息的重要性相同,年轻孕妇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好,但完全前置胎盘的风险不因年龄而改变,仍需严格休息;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的孕妇,更要注意休息,因为高血压等疾病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胎盘血供,加重出血风险。
生活方式上要保持规律,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孕妇身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利于保胎。
2.监测病情
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包括流血量、流血颜色等。如果流血量增多,如从少量咖啡色分泌物变为大量鲜红色血液,提示可能有病情加重。不同孕周的孕妇,阴道流血的意义相似,但孕周越小,胎儿存活能力越弱,一旦出现流血变化需更警惕。
监测胎心胎动,可通过胎心监护仪等设备定期监测胎儿的胎心情况,以及孕妇自我感知胎动次数。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若胎动明显减少或增多,可能提示胎儿在宫内有缺氧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二、医疗监护
1.产科检查
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超声可以准确了解胎盘位置、胎儿宫内情况等。一般建议2-3周复查一次超声,观察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有无变化等。对于有多次前置胎盘病史或年龄较大的孕妇,超声监测的频率可能需要适当增加,因为这些孕妇再次出现完全前置胎盘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监测孕妇的血压、血常规等指标。完全前置胎盘孕妇可能存在贫血风险,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血红蛋白水平,若血红蛋白降低,需评估是否需要输血等纠正贫血治疗。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要密切监测血压,因为高血压可能会影响胎盘血供,加重病情。
2.预防感染
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避免发生生殖道感染。感染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导致前置胎盘部位出血增多。无论是年轻孕妇还是老年孕妇,都要注意会阴部卫生,因为感染对任何孕周的完全前置胎盘孕妇都有潜在危害。可以每天用清水清洗会阴部,但要注意避免冲洗阴道,防止破坏阴道内正常菌群平衡。
三、药物治疗相关(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等)
目前对于完全前置胎盘的保胎治疗,主要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如使用抑制宫缩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根据孕妇具体情况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例如,常用的抑制宫缩药物有利托君等,但药物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使用抑制宫缩药物可能会有更大风险,医生会谨慎评估。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年龄≥35岁)本身妊娠风险相对较高,合并完全前置胎盘时,胎儿宫内发育受限、早产等风险增加。除了上述一般处理和医疗监护外,更要密切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超声监测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了解胎儿发育是否正常。同时,高龄孕妇心理压力可能较大,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因为心理状态也可能影响孕妇的保胎效果。
2.有基础疾病孕妇
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合并完全前置胎盘时,要更加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对于高血压孕妇,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但具体目标需根据孕妇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对于糖尿病孕妇,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必要时使用胰岛素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因为高血压和高血糖都可能进一步影响胎盘血供,加重完全前置胎盘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