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前置是导致早产的高危因素之一,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胎盘前置早产风险依次相对降低;高龄孕妇胎盘前置发生率及早产风险更高,年轻孕妇胎盘前置也有早产风险;胎盘前置孕妇需严格限制活动、采取左侧卧位休息,保持积极心态,既往有子宫手术史或流产史的孕妇孕期需更密切产检及相应应对。
胎盘前置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胎盘前置是导致早产的高危因素之一。
早产发生机制:胎盘前置时,胎盘附着位置异常,可能会引起子宫下段的血管破裂出血,刺激子宫收缩。而且,胎盘前置的孕妇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等治疗和监测,孕妇的心理压力等因素也可能间接影响子宫的稳定性。例如,有研究表明,胎盘前置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比正常胎盘位置的孕妇明显升高。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约有30%-40%的胎盘前置孕妇会发生早产。
不同类型胎盘前置与早产的关联
完全性胎盘前置:完全性胎盘前置即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这种情况下子宫下段受到的刺激更为强烈,发生早产的几率相对较高。因为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血管暴露更多,出血风险大,子宫收缩更容易被诱发,从而早产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部分性胎盘前置:部分性胎盘前置是胎盘部分覆盖宫颈内口,相比完全性胎盘前置,其出血风险和子宫收缩诱发的几率相对稍低,但仍然高于正常胎盘位置的孕妇,也有较高的早产风险。
边缘性胎盘前置:边缘性胎盘前置是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接近但未达到宫颈内口,相对前两种类型,其发生早产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高于正常孕妇,在妊娠过程中也需要密切监测,因为随着妊娠进展,子宫下段的伸展等变化仍可能导致出血和宫缩,引发早产。
年龄因素对胎盘前置孕妇早产的影响
高龄孕妇:年龄大于35岁的高龄孕妇,自身的身体状况相对年轻孕妇有所不同,其子宫等生殖器官的功能可能有所下降,胎盘前置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发生早产的风险也更高。高龄孕妇的机体修复能力、对子宫收缩的调节能力等相对较弱,一旦发生胎盘前置相关的出血等情况,更容易引发早产。
年轻孕妇:年轻孕妇虽然整体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但如果发生胎盘前置,由于其子宫相对较为敏感等因素,也可能面临早产的风险。不过相对高龄孕妇,其发生严重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可能相对低一些,但也不能忽视,同样需要密切监测。
生活方式对胎盘前置孕妇早产的影响及应对
休息与活动:胎盘前置孕妇需要严格限制活动,尽量卧床休息,采取左侧卧位。如果孕妇在胎盘前置期间仍进行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等活动,会增加子宫下段的压力,加重胎盘前置相关的出血风险,从而明显提高早产的几率。例如,孕妇如果每天长时间站立工作,会使子宫下段的血液循环不畅,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早产风险。所以胎盘前置孕妇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
心理状态: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会影响孕妇的内分泌系统,导致体内激素失衡,进而影响子宫的稳定性。胎盘前置孕妇如果心理压力过大,会使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孕妇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人也应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孕妇缓解压力,降低早产风险。
病史对胎盘前置孕妇早产的影响及应对
既往有子宫手术史:如既往有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子宫手术史的孕妇,子宫肌层可能存在损伤,再次妊娠时胎盘容易附着于子宫下段形成胎盘前置。而且子宫手术史会使子宫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发生早产的风险更高。这类孕妇在孕期需要更加密切的产检,加强对子宫收缩等情况的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处理。
既往有流产史:既往有流产史的孕妇,子宫内膜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妊娠后胎盘前置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发生早产的风险也增加。因为子宫内膜损伤后,胎盘为了摄取足够的营养,可能会附着于子宫下段等异常位置,而且流产史可能导致孕妇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不佳,影响妊娠过程,增加早产风险。这类孕妇在孕期要加强营养支持,注意休息,密切配合医生的监测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