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可从饮食、生活方式、情志三方面入手,饮食上谷物类选粳米、山药等,蔬菜类选南瓜、胡萝卜等,肉类选鸡肉、鲫鱼等进行调理;生活方式上要保证作息规律充足睡眠、适度运动促进脾胃蠕动运化;情志上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影响脾胃功能。
一、饮食调理
1.谷物类:
粳米:性平,味甘,有健脾和胃作用,《食鉴本草》中说它“和中益气,生津,健脾胃”。可煮成粳米粥食用,适合脾胃虚弱者日常调养。对于儿童脾胃虚弱,粳米粥容易消化吸收,能提供能量且不伤脾胃;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常吃粳米粥也有助于脾胃功能的维护。
山药:既是食物也是中药,归脾、肺、肾经,有补脾养胃功效。可做成山药粥,将山药去皮切块与粳米一同煮粥,能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便溏等症状。儿童食用山药粥可以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女性若因脾胃虚弱出现面色萎黄等情况,常食山药也有一定调理作用;对于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山药能起到健脾养胃的辅助作用。
2.蔬菜类:
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等功效。南瓜粥是调理脾胃虚弱的佳品,将南瓜蒸熟后捣成泥与大米煮粥。儿童食用南瓜粥可补充营养,促进脾胃消化;孕妇脾胃虚弱时,南瓜粥易于消化且能提供营养;有脾胃疾病史的人群,南瓜的温和性质有助于保护脾胃。
胡萝卜:性平,味甘,归脾、肺经,能健脾和胃、补肝明目。可做成胡萝卜炖瘦肉,胡萝卜与瘦肉搭配,既补充蛋白质又能健脾。儿童食用胡萝卜炖瘦肉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因为其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脾胃对营养的吸收;老年人脾胃虚弱,胡萝卜炖瘦肉能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减轻脾胃消化负担;有眼部疾病且脾胃虚弱的人群,胡萝卜的补肝明目与健脾和胃作用相结合,对整体健康有帮助。
3.肉类:
鸡肉: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功效。可做成清蒸鸡,将鸡肉洗净清蒸,适合脾胃虚弱者食用。儿童适量食用清蒸鸡能补充蛋白质等营养,促进身体发育,且鸡肉容易被脾胃虚弱的儿童消化;女性脾胃虚弱可能导致气血不足,常吃鸡肉有助于补充气血;对于术后脾胃虚弱的人群,清蒸鸡是较为适宜的补品,能帮助恢复体力。
鲫鱼: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利湿功效。可做成鲫鱼豆腐汤,鲫鱼与豆腐搭配,健脾又补充蛋白质。儿童食用鲫鱼豆腐汤有助于脾胃对营养的吸收,促进身体成长;孕期女性脾胃虚弱时,鲫鱼豆腐汤能提供营养且不伤脾胃;有慢性肾病等病史且脾胃虚弱的人群,鲫鱼豆腐汤在健脾的同时,其营养成分也有助于身体整体状况的维护。
二、生活方式调理
1.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至关重要。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睡眠时间相对更长,婴儿需12-16小时,幼儿需11-14小时,学龄儿童需10小时左右。良好的睡眠能让脾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促进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对于经常熬夜的人群,熬夜会影响脾胃的气血生化,导致脾胃虚弱加重,应尽量调整作息,保证夜间充足睡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睡眠质量可能下降,可通过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等方式保证睡眠,以维护脾胃功能。
2.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促进脾胃的蠕动和运化。成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散步,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儿童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每天活动1-2小时,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且脾胃虚弱的人群,适度运动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脾胃负担,可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女性在脾胃虚弱时,适度运动能改善身体状况,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影响脾胃。
三、情志调节
1.保持心情舒畅:
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脾胃功能。成年人要学会通过合适的方式调节情绪,如听音乐、冥想等。儿童的情绪也需要关注,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脾胃健康,家长要避免让儿童处于过度紧张的氛围中;对于有精神心理疾病病史且脾胃虚弱的人群,更要注重情志调节,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来维护脾胃功能;女性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容易受情绪影响脾胃,要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